肺大泡是因各种原因致肺泡内压升高使肺泡壁破裂融合形成的含气囊性空腔,病因有后天性(多见于慢阻肺患者、哮喘反复发作、肺部感染等)和先天性(部分小儿与肺发育异常有关),病理结构是大小不一壁由多层肺泡上皮细胞等组成内部为气体,临床表现分无症状(小且少者体检发现)和有症状(大或多者胸闷气短,破裂致气胸时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诊断靠胸部X线见边缘圆形透亮区、CT更清晰显示,治疗有保守(治基础病防破裂)和手术(大压迫或反复破裂时),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关注呼吸,老年人综合考虑基础病,有基础病史者遵基础病方案控病情降风险。
一、定义
肺大泡是因各种原因致使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多个破裂肺泡相互融合,形成的含有气体的囊性空腔。
二、病因
(一)后天性因素
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的气道炎症、气流受限使肺泡内压力持续增高,引发肺泡壁破裂融合;支气管哮喘患者反复发作时,气道痉挛、通气不畅也可导致肺大泡形成;此外,肺部感染等也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
(二)先天性因素
部分小儿肺大泡可能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有关,胚胎发育过程中肺组织发育出现偏差,导致肺泡结构异常
三、病理结构
肺大泡大小不一,小的如针尖,大的可占据一侧胸腔。其壁由肺泡壁破裂后融合的多层肺泡上皮细胞等结构组成,内部为气体
四、临床表现
(一)无症状情况
较小的、数目少的肺大泡可能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
(二)有症状情况
较大的肺大泡或数目多的肺大泡可引起胸闷、气短,若肺大泡破裂引发气胸,会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
(一)胸部X线检查
可发现肺部边缘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边界清晰。
(二)胸部CT检查
能更清晰显示肺大泡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六、治疗方式
(一)保守治疗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肺大泡,主要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控制气道炎症、改善通气等;避免剧烈咳嗽、用力等增加胸腔内压力的动作,防止肺大泡破裂。
(二)手术治疗
当肺大泡较大,压迫周围肺组织明显,引起严重症状,或反复破裂导致气胸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肺大泡切除术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先天性肺大泡患儿需密切关注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因其肺组织发育尚不完善,肺大泡可能影响肺功能发育,治疗上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肺大泡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心肺功能等情况,保守治疗时需更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获益与风险。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如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病史者,要遵循基础病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病情,降低肺大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