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呼吸系统感染病,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发,病变累及支气管壁及肺泡,有发热、咳嗽、气促等表现,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后期可闻固定中细湿啰音,可依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需控制感染、对症支持,护理要保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保证休息,喂养营养易消化、少量多次,观察病情变化,特殊人群注意避免交叉感染、轻柔操作、遵儿科用药原则。
一、定义
婴儿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病变主要累及支气管壁及肺泡,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中细湿啰音等为主要表现。
二、病因
(一)病原体
1.病毒: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婴幼儿因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弱,易受病毒侵袭。2.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常见致病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由其他部位感染蔓延至肺部。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婴儿多有发热,热型不定,可为低热或高热;伴有咳嗽,初为刺激性干咳,随后有痰;部分患儿出现气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等。
(二)肺部体征
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是支气管肺炎的重要体征。
四、诊断
(一)临床表现
依据发热、咳嗽、气促等典型表现初步判断。
(二)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斑片状阴影,有助于明确肺部病变范围及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变化;病原学检测(如咽拭子、痰液等)可明确病原体类型。
五、治疗原则
(一)控制感染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相应抗感染药物,如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则选用敏感抗生素。
(二)对症支持治疗
1.退热:低热可通过物理降温,高热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措施,但需优先考虑婴儿舒适度,避免不规范用药。2.氧疗:存在气促、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吸氧改善通气。3.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通过拍背、吸痰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维持呼吸道通畅。
六、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温度适宜(22~24℃)、湿度适中(50%~60%);保证婴儿充足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二)喂养护理
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次喂养,避免呛咳,保证婴儿摄入足够水分,防止痰液黏稠。
(三)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婴儿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变化,若出现呼吸极度困难、面色发绀等重症表现,需及时就医。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应特别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尽量减少带婴儿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护理过程中要轻柔操作,如拍背排痰时需掌握正确力度。用药时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不适合婴儿使用的药物,充分考虑婴儿个体差异及年龄特点进行护理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