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是病程超六周以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为特征的皮肤疾病,发病与免疫、感染、自身免疫、物理、食物、药物、精神等因素密切相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性别诱因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等可增加发病风险,有过敏史人群发病概率高,儿童需避免搔抓谨慎用药,孕妇用药需谨慎,老年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并注意皮肤护理。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为特征的皮肤疾病,其病程超过6周。风团表现为皮肤黏膜局限性、暂时性隆起的水肿性团块,大小不一,颜色可呈淡红或苍白,发作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血管性水肿则表现为皮下组织、黏膜下疏松组织或浆膜下的局限性水肿。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其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多涉及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此外,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自身免疫紊乱、物理因素(如摩擦、压力、冷热刺激等)、食物(如鱼虾、蛋类、坚果等)、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精神因素(长期压力过大)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临床表现特点
患者皮肤反复出现风团,风团大小形态各异,可孤立分布或融合成片,一般在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但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烧灼感、刺痛感等不适。病情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质量。
人群相关因素影响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慢性荨麻疹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关系更密切,且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瘙痒时搔抓可能加重皮肤损伤;老年人慢性荨麻疹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慢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等因素相关。
性别方面:男女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可能因生活环境、职业暴露等因素导致诱发因素不同,如女性可能因接触某些化妆品、经期激素变化等诱发或加重病情。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慢性荨麻疹的发病风险或导致病情反复;频繁接触可能致敏的物质(如某些化学制剂、花粉等)也易诱发该病。
病史方面:有过敏史(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的人群,其机体处于过敏易敏状态,发生慢性荨麻疹的概率相对较高;曾有明确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需特别注意避免再次接触相关致敏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皮肤娇嫩,瘙痒时需避免过度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已知致敏原等,且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孕妇患者:慢性荨麻疹在孕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加重,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用药时需考虑药物间相互作用,同时要关注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减少因瘙痒搔抓导致皮肤损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