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通常会发热,其发热机制是高温下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致热量蓄积。不同类型中暑发热特点不同,热痉挛体温多正常或轻度升高,热衰竭体温轻度升高或正常,热射病多出现高热;不同人群中暑发热也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易体温异常升高且病情变化快,降温需谨慎,老年人体温升高不典型,降温宜缓慢温和,有基础疾病人群体温升高会加重基础疾病负担,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评估处理中暑发热情况。
一、中暑发热的机制
人体正常体温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中暑情况下,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机体产热大于散热,热量蓄积导致体温升高。例如,当处于炎热环境中时间过长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增加以利于散热,但当超过机体散热能力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就会出现体温上升,可表现为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以上甚至更高。
二、不同类型中暑的发热特点
1.热痉挛:主要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和电解质丢失,引起肌肉痉挛,一般体温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这是因为热痉挛主要是水盐代谢紊乱引起,虽然有中暑情况,但散热与产热相对平衡未被严重打破,所以体温升高不明显。
2.热衰竭:多由于大量液体丢失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外周循环衰竭,体温可轻度升高或正常。其发热机制主要与循环功能紊乱有关,体温调节受一定影响但程度相对较轻。
3.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患者多出现高热,核心体温可迅速升高,常超过40℃。这是因为热射病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严重受损,机体产热急剧增加,而散热途径受阻,导致体温持续攀升,是典型的高热表现。
三、不同人群中暑发热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在中暑时更容易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的情况,且病情变化较快。儿童中暑发热时,需特别注意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将儿童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不当降温方法。因为儿童皮肤薄嫩,血液循环快,散热相对成人更易,但自身调节能力差,所以降温需要更谨慎且快速起效。
2.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体温调节功能也较差,中暑发热时可能体温升高不典型,但一旦发热可能病情较重。老年人中暑发热时,要注意避免快速大幅度降温,因为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差,快速降温可能导致血压骤降等不良后果,应缓慢温和地进行降温处理,同时要密切关注其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
3.有基础疾病人群:比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暑发热时,体温升高会加重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这类人群中暑发热后,除了针对中暑进行处理外,还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如心率、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基础疾病的变化。
总之,中暑时通常会出现发热情况,不同类型中暑及不同人群中暑发热表现和处理各有特点,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