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中暑需从合理安排作息与环境、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关注特殊人群情况三方面入手。合理安排作息与环境要避开高温时段活动、营造清凉室内环境;做好个人防护要穿戴合适服饰、佩戴防晒用品、及时补充水分;关注儿童、老年人、高温作业人群等特殊人群情况,儿童防长时间烈日玩耍、增含水电解质食物;老年人防基础疾病增加中暑风险、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处理;高温作业人群雇主提供降温设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一、合理安排作息与环境
1.避开高温时段活动: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段通常是10-16时,应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更要严格避开高温时段外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也容易在高温下出现中暑情况,所以同样要减少高温时段的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充分的防晒和降温准备。
2.营造清凉室内环境:室内可通过使用空调将温度调节至26-28℃左右,保持空气流通。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室内温度不宜过低,避免与室外温差过大导致身体不适。空调房内要定期通风换气,防止空气过于污浊。
二、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1.穿戴合适的服饰:穿着宽松、浅色、透气的衣物,如棉质衣物,这类衣物有助于汗液蒸发,降低体温。儿童的衣物要选择柔软、吸汗的材质,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服。老年人的衣物也应注重透气性和舒适性,方便身体散热。
2.佩戴防晒用品:外出时佩戴宽边帽子、太阳镜等。帽子可以遮挡阳光直射头部,太阳镜能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刺激。儿童在户外活动时,要选择合适尺寸的儿童防晒帽和太阳镜,确保防晒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其正常活动。老年人佩戴帽子和太阳镜时要注意稳固性,防止掉落。
3.及时补充水分:即使不感到口渴,也应定时饮水,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为宜。可以选择喝白开水或淡盐水,淡盐水能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盐分。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胃部不适。老年人饮水要适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但也不能因为怕排尿而减少饮水量。
三、关注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更容易出汗中暑。要时刻关注儿童的活动状态,避免其在烈日下长时间玩耍。可以在儿童的饮食中适当增加含水分和电解质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但要注意适量,防止儿童因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引起肠胃不适。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中暑的风险。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定期检查室内温度和老年人的身体反应。如果老年人出现头晕、乏力等疑似中暑症状,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寻求医疗帮助。
3.高温作业人群: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他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中暑风险极高。雇主应为这些人群提供良好的降温设施,如现场配备遮阳棚、风扇等,同时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定时让工作人员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