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有突发高热(3-5天,6-18月龄婴幼儿多见)、热退疹出(皮疹1-2天消退且不留痕)的症状,护理包括发热时监测体温、物理降温,皮肤护理要清洁皮疹、观察变化,保证休息、合理饮食,低月龄婴儿护理更细致且异常需及时送医。
一、幼儿急疹的症状
1.发热表现:主要特点是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以上,而且发热持续时间通常为3-5天,此阶段患儿一般精神状态尚可,部分可能有轻微烦躁。这种高热情况多见于6-18月龄的婴幼儿,是因为幼儿急疹多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感染引起,病毒入侵机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发热。
2.皮疹表现: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典型特征。当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骤退,随之皮肤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散在的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5毫米,首先见于颈部和躯干,然后逐渐蔓延到面部和四肢,一般1-2天内皮疹就会完全消退,且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和脱屑。
二、幼儿急疹的护理方法
1.发热护理
体温监测:密切监测患儿体温,由于幼儿急疹发热时体温较高,可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以便及时了解体温变化情况。对于6月龄以上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适当多补充水分,如给予少量多次的温开水,以防止发热引起脱水,因为发热会使机体水分散失增加,而婴儿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物理降温:当体温在38.5℃以下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毛巾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保持皮肤清洁。
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皮疹出现后要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及时为患儿更换柔软、宽松的衣物,避免衣物摩擦皮疹部位。可以用温水轻轻为患儿擦洗皮肤,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
观察皮疹变化:密切观察皮疹的分布、形态等变化情况,若发现皮疹有增多、破溃、红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3.休息与饮食护理
保证充足休息:让患儿多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患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机体恢复。因为患病期间患儿体力消耗较大,充足的休息有利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对抗病毒。
合理饮食: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婴儿,暂停新的辅食添加,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保证营养均衡,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泥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低月龄婴儿,由于其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细致。体温监测要更频繁,物理降温时要格外注意温度和擦拭的轻柔程度,避免因护理不当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婴儿出现精神萎靡、持续哭闹不止、呕吐、腹泻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因为低月龄婴儿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