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结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婴儿结膜炎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淋球菌感染(出生2-5天发病、大量脓性分泌物等)、衣原体感染(出生5-14天发病、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等)、细菌感染(通过手部接触传播、起病较缓等);非感染性因素包括化学刺激(新生儿期接触不当消毒药物或刺激性物质等)、过敏因素(接触过敏原引发眼部过敏反应等),婴儿期易受各类因素影响患结膜炎,且不同因素有相应发病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婴儿结膜炎
1.淋球菌感染: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在通过携带淋球菌的产道时,眼部接触到淋球菌而引发感染。女性妊娠期若患有淋球菌性宫颈炎等疾病,就可能导致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研究表明,淋球菌感染引起的婴儿结膜炎起病较急,通常在出生后2-5天发病,表现为眼部大量脓性分泌物,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角膜溃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失明。
年龄与性别影响:新生儿期发病较多见,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与母亲的产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2.衣原体感染:
传播途径:沙眼衣原体是常见的病原体,主要通过产道感染。婴儿出生时接触到母亲产道内的沙眼衣原体而被感染。衣原体性婴儿结膜炎多在出生后5-14天发病,症状相对淋球菌性结膜炎稍轻,表现为眼部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生活方式方面,婴儿接触被污染的产道环境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3.细菌感染:
传播途径:可通过手部接触传播,婴儿的手部若接触到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后揉眼,就可能引发眼部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性婴儿结膜炎起病相对较缓,眼部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眼部有充血表现。
年龄与病史影响:任何年龄的婴儿都可能发生,但新生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若婴儿有皮肤感染等病史,也可能增加眼部细菌感染的风险。
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婴儿结膜炎
1.化学刺激:
原因:新生儿出生后,医生可能会使用硝酸银等药物进行眼部消毒,若药物浓度不当或使用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刺激婴儿眼部引发结膜炎。另外,婴儿接触到一些刺激性的物质,如洗发水、沐浴露等不慎流入眼部,也可能引起化学刺激性结膜炎。
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早期,生活方式中接触到不适当的消毒药物或刺激性物质是主要诱因,低龄婴儿由于对周围环境的探索性接触,更容易发生此类情况。
2.过敏因素:
过敏原接触:婴儿可能对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过敏,或者对接触的物品过敏,如婴儿的衣物材质、奶粉中的某些成分等。当婴儿接触到过敏原后,眼部发生过敏反应,出现眼部瘙痒、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年龄与特殊人群风险:婴儿期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发生过敏因素引起的结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