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中暑的原因有哪些
中暑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环境因素有高温高湿环境使人体散热受影响、阳光直接照射致身体吸收大量热量;个体因素中,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减退且常伴基础疾病,患有基础疾病者和体质虚弱者身体功能差易中暑,缺乏水分摄入和缺乏防暑措施也易引发中暑。
高温高湿环境:当处于气温较高(一般指气温超过35℃)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大于60%)的环境中时,人体散热会受到明显影响。例如在夏季持续的闷热天气里,空气湿度大使得汗液不易蒸发,热量难以通过汗液蒸发的方式散发出去,从而容易引发中暑。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系统会不堪重负,进而导致中暑发生。
阳光直接照射: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或工作,人体会持续受到太阳辐射热的影响。比如户外劳动者在没有有效防晒措施的情况下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头部等部位直接接受太阳照射,会使身体迅速吸收大量热量,超过了身体的散热能力,增加了中暑的风险。
个体因素
年龄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相比成年人更易受热应激影响。儿童的新陈代谢较快,单位体重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多,而其皮肤散热功能相对较弱,在同样的高温环境下,儿童身体散热相对困难,所以更易发生中暑。例如在炎热天气里,儿童若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就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中暑症状。
老年人: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减退,汗腺萎缩,出汗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这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散热和循环功能。当处于高温环境时,老年人的身体对热的耐受能力降低,更容易发生中暑。比如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高温环境下血管调节功能较差,更易因体温过高而引发中暑相关的健康问题。
身体状况
患有基础疾病者:患有心肺疾病、肥胖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身体的代谢和循环功能相对较差。例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其呼吸功能本身就受限,在高温环境下身体的氧供需平衡更易被打破;肥胖人群由于皮下脂肪厚,身体散热相对困难,这些人群在高温环境中发生中暑的风险比健康人群更高。
体质虚弱者:体质虚弱的人,无论是从身体的能量储备还是生理功能的调节方面,都相对较弱。比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其活动量少,身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都较差,在遇到高温环境时,更容易出现中暑情况。
生活方式
缺乏水分摄入:在高温环境下,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人体会因为出汗过多而导致脱水,进而影响体温调节功能。例如一些人在高温天气下从事体力劳动时,没有定时补充水分,随着汗液的大量流失,身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失衡,容易引发中暑。
缺乏防暑措施:在高温环境中不采取任何防暑措施,如不戴帽子、不涂抹防晒霜、不在阴凉处休息等,会使身体直接暴露在热环境中,增加了身体吸收热量的机会,从而容易引发中暑。比如在户外工作时不使用遮阳伞等防暑工具,就会使皮肤长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增加中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