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有咳嗽(晨间明显、白天轻、晚间阵咳或排痰)、咳痰(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清晨多、变动体位可刺激排痰)、喘息气急(伴哮喘或肺气肿时劳动或活动后气急)等症状表现;病史特点是多有长期吸烟史或接触有害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无明显异常,进展后有肺纹理增粗等,CT更清晰显示支气管壁增厚等;肺功能检查中FEV/FVC早期可能正常,进展后小于70%,肺气肿时TLC等增高、VC减低;实验室检查中痰液急性发作期呈脓性、有中性粒细胞及病原菌,血液急性发作期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等增高、CRP升高等。
一、症状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通常会有咳嗽症状,一般晨间咳嗽较为明显,白天咳嗽相对较轻,晚间有阵咳或排痰。另外,咳痰也是常见症状,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部分患者有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者可能伴发支气管哮喘,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二、病史特点
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等有害因素,还有部分患者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减弱,容易引发慢性炎症。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这是因为支气管壁增厚,周围间质有炎症浸润等改变在X线上的体现。
2.CT检查:高分辨率CT(HRCT)比普通X线更能清晰地显示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扩张等情况,对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有一定帮助,尤其在鉴别诊断其他肺部疾病时更具优势,能更细致地观察肺部结构的改变。
四、肺功能检查
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这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早期FEV/FVC可能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当出现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时,FEV/FVC会小于70%。例如,当患者存在小气道阻塞时,就可能导致该比值下降。
2.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当有肺气肿时,TLC、FRC和RV增高,而肺活量(VC)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这些指标的变化反映了肺部通气功能和气体分布的改变情况。
五、实验室检查
1.痰液检查:急性发作期痰液可呈脓性,涂片染色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培养可见病原菌。通过痰液检查可以帮助明确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例如,若培养出肺炎链球菌等病原菌,就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等治疗药物。
2.血液检查:一般情况下血常规无明显异常,在急性发作期,如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增高。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可能会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