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1是尿常规检见尿液中少量红细胞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异常,常见原因有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女性生理期等生理性因素及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泌尿系统疾病和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全身性疾病,发现后需结合症状病史进一步行泌尿系统超声、肾功能等检查,不同人群针对性处理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医嘱处理。
一、尿潜血1的定义及检测指标意义
尿潜血1是指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尿液中存在少量红细胞,以“+”表示,“1+”意味着在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下可见少量红细胞,是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少的一种表现。尿常规检查中尿潜血的检测主要反映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血红蛋白等成分,从而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存在异常。
二、常见原因分析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后,可能导致泌尿系统组织轻微损伤,出现暂时性尿潜血1。例如长跑、打篮球等剧烈运动后,部分人可出现短暂的尿潜血阳性,一般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2.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站立可能影响肾脏血液循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短暂改变,出现尿潜血1,通常调整体位、适当休息后可缓解。
3.女性生理期:女性月经期间,经血可能混入尿液,导致尿常规检查出现尿潜血1,此时需避开生理期后复查以明确真实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炎症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易漏出进入尿液,引发尿潜血1,常伴随蛋白尿、水肿等表现。
肾盂肾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肾盂,引起肾盂黏膜炎症,导致局部出血,出现尿潜血1,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膀胱炎:膀胱黏膜受炎症或其他刺激,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可出现尿潜血1,常表现为尿频、尿急、下腹部疼痛等。
尿路结石: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引起尿潜血1,常伴有腰腹部疼痛、血尿加重等表现。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血管破裂出血,可出现尿潜血1,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可能伴有排尿异常等症状。
2.全身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累及泌尿系统时,可导致肾脏小血管炎,出现尿潜血1,常伴有皮肤紫癜、关节痛等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受影响,易出现出血倾向,可表现为尿潜血1,常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
三、进一步检查与应对
当发现尿潜血1时,需结合患者具体症状、病史等进行进一步检查,如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可排查结石、肿瘤等结构异常;肾功能检查评估肾脏功能状态;必要时进行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区分是肾小球源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以更精准判断病因。不同人群需针对性处理,儿童要排查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等情况,女性需排除生理期干扰,老年人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可能,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