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症状多样,急性发热期有急骤高热、剧烈头痛、肌肉骨骼痛等;极期有皮疹、出血倾向等表现;恢复期体温恢复正常、体力逐渐恢复,且症状因个体差异(年龄、基础病史等)不同,疑似时应及时就医诊治。
一、急性发热期
1.发热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体温迅速升高,可在1-2天内达到39-40℃或更高,且发热多为持续性或弛张性。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体温上升更快,波动更明显,而成年人相对可能有不同的发热特点,但总体都以高热为突出表现。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热可能会对原有病情产生影响,例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高热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2.全身中毒症状
头痛:患者常出现较为剧烈的头痛,多为全头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头痛较为明显,会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头痛,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等情况。
肌肉、骨骼痛:肌肉疼痛可累及全身肌肉,以四肢、腰背等部位较为常见,骨骼疼痛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这种疼痛在不同性别中表现相似,但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疼痛可能会对其工作和生活造成更大影响。有慢性肌肉骨骼病史的患者,登革热引起的肌肉骨骼痛可能会使其原有病情加重或复发。
二、极期
1.皮疹
发热期开始后1-3天可能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等。皮疹首先出现于四肢的远端,然后向中心蔓延,可伴有瘙痒。不同年龄患者皮疹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皮疹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恢复过程可能与成人不同。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皮疹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过敏反应风险。
2.出血倾向
皮肤出血点:患者皮肤可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多见于胸部、背部等部位。在采血或穿刺部位可能出现瘀斑等情况。对于血小板计数有异常的患者,如本身有血液系统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登革热引起的出血倾向可能会更加严重,增加出血风险。
其他出血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鼻衄、牙龈出血等情况,严重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血尿等。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凝血功能相对成人不够完善,出血情况可能相对更难控制,需要密切关注。
三、恢复期
1.体温恢复正常
经过治疗或自身免疫调节,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一般热退后病情开始缓解。但不同年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的身体恢复速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一定时间的调养。对于有基础代谢率不同的人群,如老年人基础代谢率相对较低,体温恢复正常后身体机能的调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2.体力恢复
患者在恢复期体力逐渐恢复,但不同个体恢复时间有差异。年龄较大的患者体力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在登革热恢复期体力恢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逐步增加活动量来促进体力恢复。
登革热病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年龄、基础病史等)而有所不同,在出现疑似登革热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