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康复治疗(呼吸康复训练、运动训练)、疫苗接种,同时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药物治疗
1.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气流受限;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能减少支气管黏液分泌,舒张支气管;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强呼吸肌收缩力。有研究表明,规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能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和肺功能。
2.糖皮质激素:对于FEV<50%预计值且有临床症状及反复加重的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急性加重频率,但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
二、氧疗
1.长期家庭氧疗:对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每日吸氧时间应>15小时。通过长期氧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使静息状态下PaO≥60mmHg和(或)使SaO升至90%。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三、康复治疗
1.呼吸康复训练:包括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可增加气道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腹式呼吸,患者平卧,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可增强膈肌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有研究显示,坚持呼吸康复训练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可得到改善。
2.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等有氧运动,可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运动能力。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一般以运动时不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加重为宜,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四、疫苗接种
1.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慢阻肺患者流感相关的并发症和急性加重风险。
2.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降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尤其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等高危人群。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慢阻肺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在使用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且康复训练时应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项目,避免过度劳累。
2.儿童患者:儿童慢阻肺相对少见,但如有发生,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呼吸康复训练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3.女性患者:女性慢阻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激素使用对自身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局部不良反应可能对口腔等部位产生影响,需加强口腔护理等。
4.有基础病史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慢阻肺患者,在进行氧疗、运动训练等治疗时需密切监测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如运动训练时要注意心率、血压等变化,氧疗时要确保氧疗设备的安全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