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预防接种分暴露前和暴露后程序。暴露前一般成人及儿童分3次接种(第0、7、21或28天各1剂),特殊人群有相应提示;暴露后一般分5次接种(第0、3、7、14、28天各1剂),特定情况可用2-1-1程序,特殊人群如孕妇接种安全、老年人需密切观察反应、免疫缺陷人群需特殊处理。
一、暴露前预防接种程序
1.基础情况:一般成人及儿童暴露前预防通常分3次接种,即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3剂。这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得出的标准程序,能使机体产生稳定的抗体水平以应对可能的狂犬病暴露风险。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人群接种程序相同,均按此3次接种完成全程暴露前预防。生活方式方面,正常生活的人群遵循此程序即可,但若有免疫功能低下等特殊病史,可能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调整接种相关安排,不过一般基础暴露前预防仍按此3剂程序进行。
2.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儿童,要在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下确保接种安全,由于儿童可能对注射有恐惧等情况,医护人员需采取温和且专业的方式进行接种操作。对于有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若在稳定期,一般可正常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但需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二、暴露后预防接种程序
1.一般暴露后情况:
3次接种情况:被咬伤或抓伤后需尽快处理伤口,然后进行暴露后接种,一般是第0、3、7、14、28天各接种1剂,共5剂。这是经过大量临床验证的程序,能有效刺激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来对抗狂犬病病毒。从年龄因素看,儿童在暴露后接种同样遵循此5剂程序,但要注意儿童的伤口处理可能需要更轻柔的操作,避免对儿童造成过大心理和身体创伤。生活方式方面,无论何种生活方式下的暴露,都需严格按照此程序接种疫苗。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在控制好血糖的情况下进行疫苗接种,同时密切监测接种后的血糖等指标变化以及疫苗接种反应。
2次接种情况:如果使用符合WHO认可的狂犬病疫苗,且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确定适用的特定情况,可能会有2次接种程序,比如某些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在特定暴露级别下可采用2-1-1程序,即第0天接种2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但这是基于特定的疫苗和临床研究确定的,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暴露情况进行评估后选择是否适用。
2.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孕妇,目前研究表明狂犬病疫苗接种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的,暴露后应按照正常暴露后程序接种疫苗,无需因为怀孕而终止疫苗接种,以保障孕妇免受狂犬病病毒感染。对于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在接种后要密切观察疫苗反应,如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情况要及时处理,同时医生在评估暴露情况后可能会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整体状况适当调整接种相关的监测措施。对于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暴露后接种狂犬病疫苗可能需要加强免疫等特殊处理,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接种,因为这类人群机体免疫应答可能不佳,需要确保疫苗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来预防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