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是体循环肺动脉内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致肺循环障碍和呼吸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为肺血栓栓塞症,多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发病机制包括血栓源于下肢深静脉系统及栓塞致肺血流受阻。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及呼吸循环相关体征。诊断靠血浆D-二聚体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有一般支持、抗凝、溶栓、手术等。预防需控制基础病、指导活动、筛查高危人群,不同年龄人群各方面表现及措施因自身情况不同。
一、发病机制
1.血栓来源:绝大多数急性肺栓塞由下肢深静脉系统的血栓脱落所致,特别是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等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
2.栓塞机制:血栓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的血流受阻,影响肺的通气与血流灌注匹配。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症状,可表现为活动后气短进行性加重,不同年龄人群呼吸困难表现可能因基础心肺功能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年轻人可能活动耐量下降更明显,老年人心功能差者可能稍活动就明显气短。
胸痛:多为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胸痛,胸膜炎性胸痛可随呼吸、体位改变有变化,年龄大合并冠心病等基础病者胸痛表现需注意与心肌缺血等情况鉴别。
咯血:小量咯血常见,若年龄大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可能影响咯血表现判断。
晕厥: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年龄人群晕厥原因及表现不同,年轻人可能因一过性循环障碍导致晕厥,老年人可能本身有脑供血相关基础问题更易出问题。
2.体征
呼吸循环相关体征:可有心率增快或节律异常,肺部可闻及肺底湿性啰音等,不同年龄体型人群体征表现因自身基础情况有差异。
三、诊断方法
1.血浆D-二聚体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不同年龄人群由于代谢等差异检测值参考范围有不同,一般成人正常参考值范围等。
2.影像学检查
CT肺动脉造影: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等,儿童因解剖结构不同CT表现不同,需用适合儿童的检查方式。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见肺灌注缺损,不同年龄人群因肺部发育或退化等情况扫描表现不同。
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见右心扩大等改变,年龄小的孩子超声表现因心脏发育未成熟等情况不同。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支持治疗:卧床休息等一般支持,不同年龄人群卧床等支持措施因自身活动能力不同。
2.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儿童因肝脏肾脏等代谢情况不同,一般用系统盘
3.
4.溶栓治疗:用溶栓药物治疗,老年人体质等情况不同,只说用溶栓等药物。
5.手术治疗情况:严重情况需要手术,儿童等不同情况不同。
五、预防措施
1.基础疾病控制: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不同年龄人群控制基础病方式因自身基础病状态不同。
2.活动方式指导:建议适当运动等活动,年龄大活动不便者指导不同的活动方式,年轻人指导正确运动方式。
3.高危人群筛查:对长期卧床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不同年龄等筛查方式因自身情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