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有疝气怎么回事
疝气是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位置通过薄弱点等进入另一部位,婴儿常见脐疝和腹股沟疝,由解剖因素及腹内压增高致,影响局部及生长发育,通过体格检查等诊断,脐疝大多可自愈,超2岁未愈等需手术,腹股沟疝嵌顿需紧急处理,可复性1岁后手术,家长要密切观察及时就医。
一、疝气的定义及婴儿常见类型
疝气是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婴儿常见的疝气类型主要有脐疝和腹股沟疝。脐疝是由于脐带脱落后,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腹腔脏器由脐环处突出体表;腹股沟疝则是因为婴儿的腹股沟区鞘状突未闭合,导致腹腔内容物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进入腹股沟管甚至阴囊。
二、婴儿患疝气的原因
1.解剖因素:对于脐疝,婴儿出生时脐带根部的脐环是开放的,一般在生后1-2岁内逐渐闭锁,若脐环闭锁不全或较薄弱,就容易发生脐疝。而腹股沟疝主要是因为婴儿的鞘状突在出生后未能正常闭合,正常情况下,男性胎儿的鞘状突在出生前会逐渐闭合,女性胎儿也有类似的生理过程,若闭合异常则易引发腹股沟疝。
2.腹内压增高因素:婴儿哭闹、咳嗽、便秘等情况会使腹内压升高,这会促使腹腔内容物更容易通过薄弱部位突出形成疝气。例如,婴儿剧烈哭闹时,腹内压瞬间增高,就可能导致原本就存在解剖薄弱点的部位发生疝气。
三、疝气对婴儿的影响
1.局部影响:脐疝一般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或小肠,突出的肿物在婴儿安静时可回纳,但若发生嵌顿,会出现局部肿物不能回纳、疼痛、哭闹不止等情况;腹股沟疝同样,若发生嵌顿,会导致疝内容物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引起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2.心理及生长发育影响:长期的疝气问题可能会给婴儿带来不适,影响其情绪状态,进而对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婴儿在不适状态下可能会影响进食、睡眠等,而这些对于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四、疝气的诊断
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发现婴儿体表的肿物,一般脐疝可在脐部看到或摸到突出的肿物,腹股沟疝可在腹股沟区或阴囊处发现肿物,并且可通过体位变化等初步判断肿物是否可回纳等情况,必要时可能会结合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疝内容物的情况以及疝环的状态等。
五、疝气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1.脐疝的治疗:大多数脐疝可随着婴儿生长发育,脐环逐渐闭锁而自愈,一般在2岁内无需特殊治疗,家长要注意避免婴儿长时间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若脐疝超过2岁仍未自愈,或发生嵌顿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腹股沟疝的治疗:一旦发生嵌顿,需紧急处理,及时解除嵌顿;对于可复性的腹股沟疝,一般建议在1岁后考虑手术治疗,在等待手术期间,要尽量减少婴儿哭闹等增加腹内压的行为,防止疝气嵌顿发生。
对于婴儿疝气,家长要密切观察肿物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如肿物不能回纳、婴儿哭闹不止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婴儿的舒适度为首要考虑,避免不当的处理方式,保障婴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