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中暑是中暑早期阶段,其临床表现包括:体温轻度升高,一般37.5℃-38℃左右;神经系统方面有头晕、头痛、乏力;皮肤表现为潮湿、温度稍高未明显超出正常范围;还有口渴等表现。
一、体温相关表现
体温轻度升高,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开始出现功能紊乱,但尚未完全失调,机体通过自身的产热和散热调节机制,导致体温有轻度上升趋势。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相同高温环境下可能更容易出现体温的相对升高;而对于老年人,其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也可能较早出现体温的轻度异常升高情况。
二、神经系统表现
头晕:患者会感到头部昏沉、眩晕,这是由于高温环境导致脑部血液循环相对紊乱,脑细胞供氧、供血不足引起的。例如,长时间处于高温露天环境下劳作的人群,很容易出现头晕症状。儿童可能因为在炎热环境中活动时间过长,导致脑部供血相对不足而出现头晕;老年人本身脑血管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硬化等问题,在高温时更易引发头晕不适。
头痛:头部有胀痛感,这是因为高温使头部血管扩张,颅内压可能出现轻度变化,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头痛。在高温作业场所工作的工人,长时间受高温影响,头痛是较为常见的先兆中暑表现之一。对于女性而言,在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出现头痛症状;而有偏头痛病史的人群,在先兆中暑时头痛可能会加重。
乏力:全身感到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同时机体为了散热会使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肌肉等组织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从而出现乏力症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出现乏力;肥胖人群由于身体散热相对困难,在高温时也较易感到乏力;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患者,身体机能本就相对较弱,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出现明显乏力。
三、皮肤相关表现
皮肤潮湿:由于机体为了散热,汗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表面潮湿。在高温环境中,人体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先兆中暑时汗腺分泌功能开始活跃,所以皮肤会感觉潮湿。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汗腺发育相对不完善,但在高温时出汗也可能导致皮肤潮湿;患有多汗症的人群,在先兆中暑时皮肤潮湿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
皮肤温度升高但尚未明显超出正常范围:皮肤触摸起来比正常体温时稍高,但还未达到明显高热的程度,这是体温调节开始出现异常的一种表现。对于不同肤质的人群,比如油性皮肤人群,在高温时皮肤温度变化可能相对更明显;而干性皮肤人群可能感觉相对不那么显著,但实际上也存在皮肤温度的升高。
四、其他表现
口渴:由于出汗导致体内水分丢失,刺激口渴中枢,从而产生口渴的感觉。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散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先兆中暑时就会出现口渴表现。对于喜欢运动、出汗较多的人群,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口渴;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口渴多饮的症状,在高温时这种口渴感可能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