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分别可辅助判断贫血、炎症活动、疾病活动度等情况且受不同因素影响;影像学检查有X线、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各有其对关节病变判断的特点及受不同人群因素影响。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出现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多正常,但活动期可有白细胞轻度升高,血小板可升高,其意义在于辅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及炎症活动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血常规表现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等有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影响血常规结果的解读。
2.血沉(ESR):血沉增快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它反映了体内炎症的活跃程度,年龄较大的患者血沉增快可能与机体老化伴随的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血沉也可能出现生理性增快,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3.C反应蛋白(CRP):CRP是炎症急性期蛋白,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CRP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儿童患者CRP升高需警惕炎症情况,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等可能影响CRP基础水平,进而影响对疾病活动度的判断。
4.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分为IgM、IgG、IgA等型,其中IgM型类风湿因子是最常用的检测指标,约70%-8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但它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指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不同年龄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比如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相对较低但仍需关注。
5.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患者往往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在病史方面,既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抗CCP抗体阳性需更密切监测,女性患者抗CCP抗体阳性后发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可能与男性有所差异。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骨质侵蚀等,对判断关节破坏程度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可能因骨骼发育等情况不同,儿童患者骨骼处于发育阶段,X线表现需与成人有所区别,生活方式中长期关节过度使用等可能加速关节X线表现的异常。
2.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骨侵蚀等,对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优势,能更早地发现关节病变,在特殊人群如肥胖患者中,超声检查可能因脂肪等因素影响图像质量,但可通过调整检查方法来尽量获取准确信息,女性患者关节超声检查时需考虑生理期等对关节状态的可能影响。
3.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早期、敏感地发现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等病变,对于评估关节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有重要意义,老年患者由于关节退变等基础情况,MRI表现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病史中有过关节外伤等情况的患者MRI检查时需结合外伤史综合判断关节病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