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嵌甲和甲沟炎
嵌甲是趾甲侧缘长入附近软组织致疼痛的脚病,发病与趾甲修剪不当等有关;甲沟炎是甲周围组织炎症,多因甲沟及附近组织刺伤等感染引起,两者可通过查体观察和病史询问鉴别,临床表现有差异,准确区分对临床诊断和日常健康管理意义重大。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嵌甲:是指趾甲(多为大脚趾)的侧缘长入附近的软组织内,像异物似的插入甲沟而引起疼痛的一种脚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趾甲修剪不当、穿鞋过紧、足部外伤等因素有关,导致趾甲生长方向异常,侧缘嵌入周围软组织。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若长期穿着过窄的鞋子,如女性长期穿高跟鞋,会增加嵌甲发生风险;儿童若趾甲修剪过短,也易引发嵌甲。
甲沟炎:是甲周围组织的炎症,多因甲沟及其附近组织刺伤、擦伤、嵌甲或拔“倒皮刺”等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且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患甲沟炎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且不易痊愈;儿童若手部卫生不佳,经常啃咬指甲或有微小创伤,也易引发甲沟炎。
二、临床表现差异
嵌甲:主要表现为趾甲侧缘嵌入软组织,局部出现疼痛、红肿,严重时可伴有渗液、化脓等。一般疼痛在行走或按压时明显,观察可见趾甲侧缘与周围皮肤交界处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皮肤呈红肿状态,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有脓性分泌物渗出。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不同,儿童嵌甲可能因疼痛而不愿行走,且由于表达能力有限,需家长仔细观察其足部情况;成人嵌甲则多因日常行走、穿鞋等活动使症状更易被察觉。
甲沟炎:急性甲沟炎初期表现为指甲一侧的皮下组织红、肿、热、痛,有的可自行消退,有的则迅速化脓。化脓后,局部可出现白色脓点,若处理不及时,炎症可蔓延至甲根或对侧甲沟,形成半环形脓肿,甚至发展为甲下脓肿,此时疼痛加剧,指甲下可见黄白色脓液。慢性甲沟炎则表现为甲沟潮红、增厚,局部可有少量脓液渗出,甲沟周围组织可轻度增生。不同性别发病后表现差异不大,但糖尿病患者发生甲沟炎时,炎症可能更顽固,红肿范围可能更广,且愈合时间较长;儿童甲沟炎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影响指甲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鉴别方法
查体观察:通过仔细检查足部或手部病变部位来区分。嵌甲重点观察趾甲侧缘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是否有趾甲嵌入软组织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程度;甲沟炎则重点观察甲沟及周围组织的红肿、化脓等情况,判断是单侧还是双侧甲沟受累,以及有无脓肿形成等。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相关病史,嵌甲患者多有趾甲修剪不当、穿鞋过紧等病史;甲沟炎患者多有甲沟附近外伤、刺伤等病史。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病史特点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易有趾甲修剪不当的情况,成人则可能因工作或生活中足部受伤等导致甲沟炎。例如,女性长期穿高跟鞋导致嵌甲的情况相对较多,而从事建筑等行业的人群因手部易受伤则更易患甲沟炎。
通过以上从定义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差异以及鉴别方法等方面的区分,能够较为准确地将嵌甲和甲沟炎区分开来,在临床诊断和日常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