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是严重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起病急骤、发展快,易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儿童、老年及基础疾病患者有特殊风险,需尽早规范抗感染治疗降低严重后果风险。
病情发展的快速性
败血症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病原体一旦进入血液循环,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扩散。例如,细菌感染引发的败血症,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等物质会迅速引发机体的强烈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在败血症发生后的数小时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就可能出现明显波动,如体温可急剧升高或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这是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被病原体激活后,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病情会迅速恶化。
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可能性
败血症极易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当病原体及其毒素侵袭机体时,会影响多个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例如,对肾脏的影响,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状,这是因为毒素会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影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对肝脏的损害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等,因为肝脏是机体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毒素的积累会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过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出现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等情况,这是由于毒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多项临床研究统计显示,约有30%-50%的败血症患者会出现至少一个器官功能障碍,而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败血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人群的特殊风险
儿童群体: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较于成人更容易发生败血症。而且儿童患败血症时病情变化更快,因为其机体的储备功能相对较差。例如新生儿败血症,由于新生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弱,脐部等部位容易成为病原体入侵的门户,若不及时治疗,很快会出现黄疸加重、拒奶、嗜睡等严重表现,并且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的风险更高,如可能迅速出现化脓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因为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病原体容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老年人群体: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同时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削弱老年人的抵抗力,使得他们发生败血症后病情更为严重。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败血症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且伤口愈合能力差等因素也会影响病情的控制,同时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感染的耐受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基础疾病患者:本身患有恶性肿瘤、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其免疫系统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在发生败血症时,病情往往更加复杂和难治。例如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接受化疗等治疗,粒细胞减少,机体的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各种病原体的感染,且感染后炎症反应可能不典型,导致病情延误诊断和治疗,进而使败血症迅速恶化,增加死亡风险。
总之,败血症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需要高度重视,一旦怀疑或确诊,应尽早进行规范的抗感染等治疗,以降低其严重后果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