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类风湿关节炎多发生于16岁以下儿童,尤以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多见,临床表现有全身型(弛张热、皮疹、关节症状相对晚出)、多关节型(多关节对称受累、部分类风湿因子阳性)、少关节型(少关节受累、易眼部受累),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有贫血、白细胞升高等,急性期反应物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自身抗体可有阳性,影像学早期无明显异常或有软组织肿胀等,晚期有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需综合多方面结果诊断治疗并关注相关情况
一、发病年龄特点
小儿类风湿关节炎多发生于16岁以下儿童,尤以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发病较为多见,不同年龄段的临床表现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年龄较小的患儿在病情表现上可能更具特殊性,需密切关注。
二、临床表现特点
(一)全身型
1.发热:多为弛张热,体温每日波动在39~40℃以上,波动幅度较大,常伴有明显的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但热退后患儿一般情况可相对较好。
2.皮疹:皮疹常与发热相伴出现,呈多形性,可为淡红色斑丘疹或环形红斑等,皮疹往往随体温升降而时隐时现。
3.关节症状:关节症状相对出现较晚,可累及大关节或小关节,表现为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但部分患儿在发热时关节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
(二)多关节型
1.关节受累:多累及5个或5个以上关节,以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为主,常见的受累关节有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病情进展缓慢,可逐渐导致关节畸形、僵硬,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关节功能。
2.类风湿因子阳性:部分患儿类风湿因子可呈阳性,此类患儿病情相对较重,关节破坏等进展可能更为迅速。
(三)少关节型
1.关节受累:多为单个或4个以内关节受累,以大关节受累为主,如膝关节、踝关节等,病情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出现关节的慢性炎症,长期可导致关节畸形。
2.眼部受累:是少关节型小儿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特点,约20%~30%的患儿可出现慢性虹膜睫状体炎,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需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特点
(一)血常规
多数患儿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二)急性期反应物
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这些指标常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病情活动时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往往明显升高,病情缓解时可逐渐下降。
(三)自身抗体
部分患儿可出现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但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具体类型在不同临床类型的小儿类风湿关节炎中有所不同。
四、影像学特点
(一)早期
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等。
(二)晚期
随着病情进展,X线可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破坏、骨质侵蚀以及关节畸形等改变,对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小儿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等多方面的特点,临床医生需综合患儿的具体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结果进行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同时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关节功能及眼部等情况,给予患儿全面的关怀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