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炎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按病因明确与否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病理表现为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等,诊断靠影像学、肺功能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针对病情综合干预,考虑患者个体因素。
间质性肺炎的分类
按病因明确与否分类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因不明,是最常见的一类间质性肺炎,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等多种亚型。例如特发性肺纤维化,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异常的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相对多于女性,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继发性间质性肺炎:由已知因素引起,如药物因素,某些化疗药物等可能导致间质性肺炎;环境因素,长期接触粉尘(如石棉、煤尘等)、化学物质(如某些有机溶剂)等可引发;感染因素,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后可能继发间质性肺炎,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发生继发性间质性肺炎的风险不同,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感染后更易出现相关病变。
间质性肺炎的病理表现
在病理上,间质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随后纤维组织增生,逐渐破坏正常肺组织结构。例如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可见肺泡壁增厚、间质纤维化、蜂窝肺形成等病理改变,这些病理变化会严重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是间质性肺炎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长期吸烟者可能更早出现活动后气短的情况。
咳嗽:多为干咳,部分患者可伴有少量白痰,咳嗽程度和频率因个体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
其他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不同病史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伴随表现,如既往有结缔组织病病史的患者可能同时伴有相关结缔组织病的症状。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诊断间质性肺炎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肺间质病变的部位、范围和形态,例如特发性肺纤维化在HRCT上可表现为双下肺和胸膜下分布的网状阴影、蜂窝肺等特征性改变。
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肺活量、肺总量降低等,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肺功能受损的程度,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肺功能指标不同,在诊断间质性肺炎时需要结合年龄等因素进行判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间质性肺炎的金标准,通过肺活检等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类型,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间质性肺炎的治疗原则
目前对于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情进行综合干预。对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部分患者可使用抗纤维化药物等进行治疗;对于继发性间质性肺炎,主要是积极去除病因,如停用相关可疑药物、脱离粉尘环境等,同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如氧疗等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例如对于儿童患者,更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更安全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