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治疗涉及休息与体位(不同年龄段休息需求有别,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吸氧(依年龄等调整流量浓度);病因治疗针对结核性、细菌性、恶性胸膜炎分别采取抗结核、选敏感抗生素、针对肿瘤综合治疗等;对症治疗包括止痛(注意不同年龄用药差异)、胸腔穿刺抽液(依年龄控抽液量)、胸腔闭式引流(密切观察并依年龄有不同护理重点)。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体位:患者需充分休息,对于胸膜炎引起胸痛的患者,可取患侧卧位,以减少胸膜摩擦,缓解疼痛。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休息需求有所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促进身体恢复;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也应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生活方式上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
2.吸氧:若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等缺氧表现,可给予吸氧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调整吸氧流量和浓度。例如,儿童在吸氧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避免对儿童造成不适;老年人吸氧时要密切观察反应,防止氧中毒等情况发生。
二、病因治疗
1.结核性胸膜炎:如果是结核性胸膜炎,需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结核性胸膜炎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感染结核杆菌后可能症状不典型,老年人则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抗结核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
2.细菌性胸膜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需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等。对于不同性别患者,药物的代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还是依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在生活方式方面,有吸烟史的患者应劝其戒烟,因为吸烟会加重呼吸道炎症,不利于细菌性胸膜炎的恢复。
3.恶性胸膜炎:由恶性肿瘤侵犯胸膜引起的胸膜炎,需针对肿瘤进行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对于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胸膜炎时要充分考虑肿瘤的进展情况和既往治疗对身体的影响。例如,曾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可能存在骨髓抑制等情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避免加重血液系统的损害。
三、对症治疗
1.止痛:对于胸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要注意不同年龄患者对止痛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不同,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药物,老年人要注意药物对胃肠道、肝肾功能的影响,防止出现胃肠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2.胸腔穿刺抽液:如果胸腔积液较多,影响呼吸功能,需进行胸腔穿刺抽液。穿刺时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的年龄调整穿刺的速度和抽液量。儿童胸腔容量较小,抽液量要严格控制;老年人身体耐受性差,抽液量也不宜过多,防止发生纵隔摆动等严重并发症。
3.胸腔闭式引流:对于积液量多且反复出现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在操作过程中和引流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变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同年龄患者在引流过程中的护理重点不同,儿童要注意局部的固定和防止引流管扭曲等,老年人要注意防止肺部感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