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蚊类传播,夏秋季流行,儿童常见,初期似感冒,极期有高热等,脑脊液等检查有特点;流脑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飞沫传播,冬春季高发,各年龄段可发病,初期上呼吸道感染,后有高热等,脑脊液等检查有相应表现,需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等区分两者,儿童在各方面有其特点需注意相关操作和解读。
一、病因与病原体
1.乙脑: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该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的RNA病毒,蚊类是主要传播媒介,多在夏秋季流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儿童感染相对更为常见,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毒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
2.流脑: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冬春季高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不同性别在发病率上无显著的本质差异,但儿童群体整体易受影响。
二、临床表现
1.乙脑: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倦怠等类似感冒症状;极期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惊厥或抽搐、脑膜刺激征等,重症患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后遗症发生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
2.流脑:初期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突然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明显,重症患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脑实质损害等,儿童流脑患者病情进展往往较快,需密切关注其神志、生命体征等变化。
三、实验室检查
1.乙脑: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多,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血清学检查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助诊,儿童进行脑脊液穿刺等操作时需谨慎,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和规范流程,减少患儿痛苦和并发症风险。
2.流脑: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外观混浊,白细胞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细菌学检查如皮肤瘀点涂片找到脑膜炎奈瑟菌可确诊,儿童流脑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时要注意安抚,避免因不配合增加操作难度和风险。
四、影像学检查
1.乙脑:头部CT或MRI检查可见脑实质内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病灶等改变,儿童脑部发育尚未成熟,影像学检查时要做好固定等防护措施,确保检查顺利进行且减少对儿童脑部发育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需谨慎操作。
2.流脑:头部影像学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后可能出现脑水肿等改变,儿童流脑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同样需注意安全防护和舒适护理。
五、诊断与鉴别要点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乙脑有明显季节性,多在夏秋季,有蚊虫叮咬史;流脑有冬春季发病特点,有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史等,不同年龄、季节等因素影响流行病学特点的判断,需综合考虑。
2.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合:乙脑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等有相应特点;流脑以脑膜炎表现及皮肤瘀点瘀斑等为特征,实验室检查细菌学等有特异性,通过全面分析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来准确区分两者,儿童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在症状表现和检查结果解读上需更细致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