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史及相关检查综合判断,临床症状有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部分患者出现喘息或气急,病史多有长期吸烟史或接触有害因素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相关检查包括影像学可见肺纹理等改变及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等情况,诊断时需综合并与其他类似症状疾病鉴别,考虑不同患者因素影响。
一、临床症状特点
1.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突出表现。起初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夏秋季节症状缓解;重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重。例如,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常年咳嗽,且病情逐渐进展,咳嗽程度随病情加重而加剧。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晨起较多,常因黏稠而不易咳出。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变为黏液脓性或脓性痰。如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痰液可变为黄色脓性,量明显增加,可伴有发热等感染表现。
3.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多由并发支气管痉挛引起。早期可无气急现象,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气急,先有劳动或活动后气喘,严重时动则喘甚,生活难以自理。比如,病情较重的患者在轻微活动后就会出现明显的气急,影响日常活动。
二、病史方面
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病史。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因为烟草中的有害成分会损伤气道黏膜,导致气道炎症和防御功能下降。此外,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的人群,也可能增加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
三、相关检查依据
1.影像学检查:早期X线胸片可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者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这是由于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所致。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气肿征象,如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膈低平,两肺透亮度增加等。
2.肺功能检查:早期肺功能检查可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当出现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时(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70%),则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而慢性支气管炎是COPD的重要病因之一。例如,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气道阻塞的程度和通气功能状况,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评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如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吸烟情况)和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都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对病情表现和诊断的影响,以确保准确诊断。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更细致地询问病史和进行检查;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是否有特殊的接触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