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烧时,可采取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体温变化、特殊人群及时就医、成人按需用退热药物及保证休息与清淡易消化饮食等措施来应对,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38.5℃以下一般状况好的患者,儿童少量多次补水,密切监测各年龄段体温,特殊人群需重视就医,成人超38.5℃且物理降温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退热药物,患者都要保证休息及清淡易消化饮食。
一、物理降温
1.适用于各年龄段:对于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烧的患者,首先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对于儿童,可解开衣物,增加散热;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间可适当延长,一般每次擦拭10-15分钟左右。对于成人,同样可以用温水擦浴的方式,注意避免擦浴时间过长导致患者不适。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在38.5℃以下,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
二、补充水分
1.各年龄段通用:发烧会使机体水分散失增加,因此要鼓励患者多补充水分,可饮用温开水、淡盐水等。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防止一次饮水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成人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防止脱水情况的发生。水分的补充有助于散热以及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三、观察体温变化
1.各年龄段需关注: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对于儿童,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变化相对较快,更要频繁测量体温,一般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成人可每隔2-4小时测量一次。通过监测体温,能及时了解发烧的趋势,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便于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四、就医评估
1.特殊人群需重视:对于儿童,尤其是3个月以下的婴儿,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烧的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烧时也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并发感染的可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烧时也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基础疾病与感染发烧之间的相互影响,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五、药物使用原则(非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
1.成人情况:当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等措施效果不佳时,成人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不过要优先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用药,而不是机械地按照体温数值用药。例如,当患者因发烧出现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要注意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一些有肝肾功能损害风险的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身体的损伤。
六、休息与饮食
1.各年龄段通用: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在饮食方面,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的摄入,但要注意食物的质地适合儿童消化;成人也应注重饮食的合理性,以促进身体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