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和尿路感染区别
膀胱炎是下尿路感染的一种,感染部位局限于膀胱,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及下腹部疼痛等表现,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等,一般治疗可多饮水、用敏感抗生素;尿路感染分上、下,上尿路感染感染部位在肾脏等,有明显全身症状,下尿路感染类似膀胱炎局部症状,上尿路感染需长疗程抗生素治疗且关注解剖结构异常,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及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范围
膀胱炎是指膀胱黏膜发生的炎症,属于下尿路感染的一种类型。而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等。
二、感染部位
膀胱炎的感染部位局限在膀胱。而尿路感染的感染部位更宽泛,上尿路感染时感染部位在肾脏和肾盂等,下尿路感染时可能在膀胱、尿道等部位。
三、临床表现
膀胱炎:常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还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部分患者尿液可呈浑浊状,严重时可能有血尿,但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如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相对较轻。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差异,儿童膀胱炎可能除了上述尿路刺激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发热、拒食、呕吐等表现;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易发生膀胱炎,与性生活等因素相关。
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外,还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同时腰部可能有酸痛、叩击痛等;下尿路感染主要以膀胱刺激征等局部症状为主,但尿道炎时还可能有尿道分泌物等表现。不同性别方面,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尤其是在性生活活跃期和绝经后等特殊时期;男性尿路感染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时也易发生。
四、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膀胱炎患者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尿,可有红细胞,尿细菌培养可呈阳性,一般尿中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尿蛋白一般为阴性或微量;尿路感染时,上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除了有白细胞尿、红细胞尿外,可能还会有尿蛋白增多,尿细菌培养阳性,而且可能会有白细胞管型等;下尿路感染时尿常规表现与膀胱炎类似,但尿道炎时可能有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病原体等。
影像学检查:膀胱炎一般无需常规影像学检查,除非怀疑有复杂因素导致的膀胱炎;尿路感染时,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等,可能需要进行泌尿系统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有无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畸形等解剖结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是肾盂肾炎反复发作的原因,不同年龄人群如果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情况,在尿路感染时更需要关注这些解剖结构问题,儿童如果反复尿路感染,要排查是否有先天性尿路畸形等问题。
五、治疗原则
膀胱炎一般治疗上可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刷尿道的作用,对于单纯性膀胱炎,可根据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时,上尿路感染一般需要较长疗程的抗生素治疗,而且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如果有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需要同时处理这些问题,不同年龄人群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儿童使用抗生素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药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