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是遗传与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楚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累及全身,脂溢性皮炎是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头皮面部等,表现为红斑伴油腻性鳞屑,两者发病机制不同可共发,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皮肤镜等,治疗有一般、局部、系统治疗,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临床表现
银屑病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累及全身各处皮肤;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皮、面部等皮脂分泌旺盛区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覆有油腻性鳞屑,常伴不同程度瘙痒。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如头皮部位,银屑病皮损边界清晰、鳞屑厚且呈银白色,脂溢性皮炎则多为红斑伴油腻性鳞屑,可相互影响导致症状复杂化。
二、发病机制差异与关联
银屑病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异常,Th1、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其中,导致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脂溢性皮炎发病与马拉色菌定植、皮脂分泌增多、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及免疫炎症反应相关。两者虽发病机制不同,但可能因皮肤微环境改变等因素存在共发情况,如皮脂溢出可能影响银屑病皮损处的炎症状态。
三、诊断要点
需结合临床表现、皮肤镜检查等综合诊断。皮肤镜下银屑病皮损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毛细血管扩张等特征;脂溢性皮炎皮肤镜下可见油腻鳞屑、毛囊口扩大及毛细血管扩张等表现。必要时可进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银屑病病理表现为角化不全、Munro微脓肿等,脂溢性皮炎病理可见表皮轻度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等。
四、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注意皮肤保湿,避免过度清洁等刺激皮肤的行为,规律作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精神压力,这些对两者的症状控制均有帮助。
(二)局部治疗
根据皮损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药物。头皮部位可选用含有煤焦油、水杨酸等成分的洗剂,银屑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等,脂溢性皮炎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洗剂)联合弱效糖皮质激素;面部等薄嫩部位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强效激素导致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三)系统治疗
病情严重时可考虑系统用药,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银屑病可选用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脂溢性皮炎若合并真菌感染严重时可短期口服抗真菌药物,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银屑病和脂溢性皮炎时,应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外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二)孕妇
孕妇同时患有两者时,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风险,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局部治疗为主,避免系统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需在妇产科和皮肤科医生共同评估下进行治疗。
(三)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药物耐受性差,治疗时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如外用药物浓度不宜过高,系统用药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