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是真菌侵入肺部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有曲霉、念珠菌、肺孢子菌,发病机制是真菌通过多种途径侵袭肺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及患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者易发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可通过病原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主要用抗真菌药物并调整免疫状态,免疫低下人群需避免接触真菌污染源等,儿童患者用药需谨慎。
一、定义
肺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入肺部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可通过吸入孢子、血行播散等途径侵袭肺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
二、常见病原体
1.曲霉:如烟曲霉等,常存在于土壤、发霉谷物等环境中,可通过呼吸道吸入致病,易侵犯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肺部。
2.念珠菌:白色念珠菌较为常见,多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当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时可大量繁殖致病,常通过口腔定植菌移位等方式累及肺部。
3.肺孢子菌:主要侵犯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通过空气传播,可引起肺孢子菌肺炎。
三、发病机制
真菌进入人体后,可通过多种方式侵袭肺部。例如,曲霉孢子吸入后到达肺泡,可在局部定植、生长,释放酶类破坏肺组织;念珠菌可从黏膜表面侵入血流,再播散至肺部;肺孢子菌则主要在肺泡内寄生繁殖,引发炎症反应。
四、危险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艾滋病患者等,此类人群机体抵御真菌的能力减弱,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
2.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机体状态不佳,也增加了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
五、临床表现
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液性状多样,可为白色黏痰、脓性痰等;可伴有发热,热型不定;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呼吸困难可进行性加重;少数患者可能无明显呼吸道症状,仅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病变。
六、诊断方法
1.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的真菌涂片镜检、培养等,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辅助诊断;血清学检查可检测真菌相关抗原或抗体,协助判断感染情况。
2.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肺部结节、肿块、空洞、磨玻璃影等异常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示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
七、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等)、三唑类(如伏立康唑等)等。治疗时需根据病原体种类、患者病情及免疫状态等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同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积极调整免疫状态,如停用不必要的免疫抑制剂、控制基础疾病等。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免疫低下人群:需尽量避免接触真菌污染源,如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发霉环境;定期监测免疫指标,一旦出现感染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肺部情况,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
2.儿童患者:儿童免疫功能相对不完善,若发生肺部真菌感染,需更加谨慎用药,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合理抗真菌治疗,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