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药作为PD-1抑制剂恢复免疫杀伤但致免疫抑制增肺部真菌感染风险且机制与免疫细胞功能异常相关,诊断靠影像学及微生物学检测且组织病理为金标准,治疗依真菌选针对性抗真菌药如棘白菌素类、三唑类,不同人群中老年需监测肝肾功能等,儿童用药谨慎,有基础病史者需考虑基础病与药物相互作用,预防是用药前评估风险,用药中监测症状、检测及复查。
一、K药与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性
K药(帕博利珠单抗)作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PD-L2的结合,恢复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但免疫抑制效应可能导致机体对真菌等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增加肺部真菌感染风险。真菌易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侵袭肺部,引发肺部真菌感染,其发生机制与K药导致的T细胞功能受抑、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异常相关。
二、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要点
1.影像学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浸润影、结节影等,如真菌性肺炎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样改变、结节状阴影或空洞形成等,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微生物学检测:可通过痰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如肺活检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等明确病原体,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金标准,能直接观察到真菌形态结构。
三、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1.抗真菌药物选择:根据真菌种类选择针对性药物,常见抗真菌药物包括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三唑类(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棘白菌素类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发挥作用,对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等有效;三唑类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干扰真菌细胞膜合成,对曲霉、念珠菌等有抗菌活性。需依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药。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部分抗真菌药物经肝代谢或肾排泄,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免疫功能更弱,肺部真菌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需加强病情监测。
2.儿童患者:K药获批用于儿童的特定适应证有限,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针对性抗真菌治疗,且儿童用药需严格评估药物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选用对儿童肝、肾等重要脏器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3.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既往有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或免疫相关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K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对病情的影响及抗真菌药物与基础病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调整治疗方案时需权衡利弊。
五、预防策略
1.用药前评估:在使用K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肺部真菌感染风险,包括询问患者既往真菌感染史、基础免疫状态等,对存在高风险因素(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等)的患者,需谨慎使用K药或采取预防措施。
2.用药过程监测:使用K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肺部感染相关症状,定期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及影像学复查,以便早期发现肺部真菌感染并及时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