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中暑有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症状,治疗需先脱离高温环境,再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电解质,重度需及时就医,特殊人群中婴幼儿、肥胖小孩及有基础疾病小孩需特别注意防暑防护与密切观察。
一、小孩中暑的症状
(一)轻度中暑症状
小孩可能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头痛等表现,体温可能会轻度升高,一般在37.5-38.5℃左右,此时小孩的皮肤通常是潮湿的,面色可能潮红。例如,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活动的小孩,开始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多属于轻度中暑情况。
(二)中度中暑症状
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38.5-40℃,除了有轻度中暑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皮肤干燥、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等表现,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变得烦躁不安或者精神萎靡。比如,在高温环境中未得到及时处理的小孩,会逐渐发展为中度中暑。
(三)重度中暑症状
体温可超过40℃,可能出现抽搐、昏迷、无汗等严重表现,还可能伴有循环衰竭等情况,如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像长时间处于高温高热且极度缺乏散热措施的小孩,可能会发展为重度中暑。
二、小孩中暑的治疗方法
(一)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将小孩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比如室内有空调的房间、树荫下等,让小孩平卧休息,松开或脱去外衣,以利于散热。这是首要的处理措施,因为持续处于高温环境会加重中暑情况。
(二)物理降温
可以用湿毛巾擦拭小孩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也可以给小孩使用退热贴,帮助散热降温。对于轻度和中度中暑的小孩,物理降温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不断进行擦拭等操作来维持降温效果。
(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如果小孩还能饮水,要少量多次给小孩喝一些淡盐水或者清凉的含盐饮料,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但如果小孩出现呕吐、昏迷等情况,就不能强行饮水,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等处理。
(四)及时就医
对于中度及重度中暑的小孩,经过现场初步处理后,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医院可能会采取静脉输液、药物等进一步的治疗措施来纠正小孩的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重要脏器功能等。
三、特殊人群(小孩)中暑的注意事项
(一)年龄因素
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相比年长儿更容易中暑,在高温天气下要格外注意避免婴幼儿长时间处于户外高温环境,外出时可以使用婴儿车遮阳篷等进行防护。而年长儿在参与户外活动时也需要提醒他们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
(二)生活方式
有肥胖问题的小孩相对更容易中暑,因为脂肪层厚不利于散热,所以这类小孩在高温天气下更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活动时要更加注意采取降温措施。平时生活中要引导小孩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三)病史方面
如果小孩有基础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等,中暑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这类小孩的家长要更加密切关注小孩在高温天气下的情况,一旦发现有中暑相关症状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患儿中暑后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