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常见原因包括肾小球性血尿(由肾小球病变引起,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外伤等所致),预防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充足饮水、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不良行为习惯(不长时间憋尿、注意个人卫生)、定期健康体检,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需相应留意。
一、血尿的常见原因
1.肾小球性血尿:多由肾小球病变引起,常见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此类疾病可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漏出形成血尿;此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与自身免疫紊乱相关,累及肾脏时出现血尿)、糖尿病肾病(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损伤肾脏导致)等也可引发肾小球性血尿。
2.非肾小球性血尿:
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在移动过程中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从而出现血尿,常伴有肾区或腹部绞痛等症状;
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感染性疾病,炎症刺激尿路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易发生出血,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等肿瘤性病变,肿瘤组织血供丰富且质地脆弱,易发生破裂出血,多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
外伤:腰部或下腹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情况,可导致泌尿系统器官损伤,引起血尿,常伴有局部疼痛等表现。
二、血尿的预防措施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充足饮水:每日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充足的尿液可起到冲刷泌尿系统的作用,降低结石及感染的发生风险,尤其在高温环境或大量出汗时需及时补充水分;
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嘌呤食物摄入,高盐饮食可能增加高血压风险进而影响肾脏,高嘌呤饮食易导致尿酸结石形成,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运动强度适中。
2.避免不良行为习惯:
避免长时间憋尿:长时间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应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女性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减少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的机会。
3.定期健康体检: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并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相关病变;一般人群也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包括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血尿等异常情况。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家长要关注儿童尿液情况,若出现尿液颜色异常等情况及时就医,同时要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水、不憋尿等,避免因先天发育等因素增加泌尿系统疾病风险;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泌尿系统功能逐渐减退,更要注意定期体检,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要关注排尿情况,预防因排尿不畅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
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如家族中有遗传性肾病患者,需更加密切监测自身尿液及肾脏相关指标,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定期筛查,以便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