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常见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出汗,还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贫血、肝脾肿大等,且症状因多种因素而异,疑似需及时就医诊治。
一、疟疾的常见症状
(一)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出汗
1.寒战阶段:多突然发病,患者先是感到明显的寒冷,甚至出现寒战,皮肤苍白,口唇、指甲发绀,寒战持续数分钟到1小时左右。这是因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成熟后,胀破红细胞,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等,刺激机体产生寒战反应。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因体温快速上升而表现得更为烦躁不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寒战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负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等情况。
2.高热阶段:寒战之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40℃甚至更高,患者面色潮红,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明显。不同疟原虫引起的疟疾高热持续时间有所差异,间日疟及卵形疟持续约2-6小时,三日疟持续约3-7小时。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处于高温环境下,高热可能会使身体散热困难,加重不适;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高热可能会对身体的内分泌等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3.出汗阶段:高热之后,患者开始大量出汗,体温骤降,可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水平。此时患者会感到极度疲劳。对于老年患者,大量出汗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要密切关注电解质情况;对于生活方式中出汗较多的人群,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等情况。
(二)全身症状
1.头痛:较为常见,是由于发热以及疟原虫代谢产物等引起头部血管扩张、神经受刺激等导致。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头痛,但会表现出哭闹、烦躁不安等;成年患者头痛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无法集中精力等。
2.全身酸痛:包括肌肉、关节等部位酸痛,这与疟原虫感染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以及机体代谢改变有关。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全身酸痛可能会影响其劳动能力;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出现全身酸痛,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感觉。
3.乏力:患者常感到极度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无论是何种年龄、性别或生活方式的人群,乏力都会对其日常活动造成影响,如难以进行正常的家务劳动、工作等。
(三)其他伴随症状
1.恶心、呕吐:部分疟疾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可能与疟原虫感染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对于儿童来说,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恶心、呕吐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2.贫血:疟疾反复发作后可能会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等。长期慢性疟疾感染的患者贫血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身体的各个脏器功能。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老年患者贫血可能会加重心血管等系统的负担。
3.肝脾肿大:在疟疾感染过程中,肝脏和脾脏会出现肿大,这是机体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儿童的肝脾相对较为娇嫩,肝脾肿大可能会对其腹部脏器造成一定压迫;对于有肝脏或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肝脾肿大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
疟疾的症状因疟原虫的种类、感染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旦出现疑似疟疾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