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真菌感染是真菌侵入肺部致感染的疾病,常见病原体有念珠菌属、曲霉属等,宿主免疫低下时易突破防御引发炎症,基础疾病、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等是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靠病原学等检查,免疫力低下、儿童、老年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肺真菌感染是由真菌侵入肺部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可通过吸入孢子、血行播散等方式累及肺部,导致肺部组织炎症、损伤等病理改变。
二、病原体类型
常见病原体包括念珠菌属(如白色念珠菌)、曲霉属(如烟曲霉)、隐球菌属(如新型隐球菌)、肺孢子菌等。不同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点各异,例如曲霉常侵犯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免疫抑制的人群,隐球菌多经呼吸道吸入后引发感染。
三、发病机制
正常人体具有一定免疫防御功能,可抵御真菌侵袭。当宿主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情况时(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真菌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在肺部定植、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此外,真菌的菌丝、孢子等结构可直接损伤肺部组织,导致感染发生。
四、危险因素
1.基础疾病因素: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免疫功能受影响,增加肺真菌感染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
2.药物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破坏呼吸道正常菌群平衡,增加真菌感染机会;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使宿主易受真菌侵袭。
3.环境与生活方式: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环境(如潮湿环境易滋生曲霉孢子)、长期住院尤其是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等,均可能增加肺真菌感染几率。
五、临床表现
肺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咳嗽(多为干咳或咳少量黏痰,部分患者可咳脓性痰)、咳痰、咯血、胸痛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结节、肿块、空洞、浸润影等不同表现,具体影像学特征因病原体不同而有差异。
六、诊断方法
1.病原学检查:包括痰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培养等,通过获取标本检测真菌,是确诊肺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但需注意标本采集及检测的规范性以避免假阳性。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异常阴影,协助判断感染部位及范围,但仅依靠影像学难以确诊,需结合病原学等综合判断。
3.血清学检查:检测真菌相关抗原或抗体,如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等,对部分真菌感染有辅助诊断价值,但存在一定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等,需格外注意避免接触真菌污染环境,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监测免疫功能及肺部情况,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2.儿童群体: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若存在基础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情况,家长需加强护理,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儿童接触可能的真菌污染源,发现儿童出现呼吸道相关异常表现时应尽早就诊。
3.老年人群: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减退,易发生肺真菌感染,需关注其基础疾病控制情况,鼓励适度运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出现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排查真菌感染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