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及机体自身因素引发,病原体包括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和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通过附着侵入组织并可能产生毒素致病);机体自身因素有年龄(儿童和老年人易感染)、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降低抵抗力)、病史(有基础疾病者发生率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
病毒因素:
常见病毒种类:鼻病毒是引发普通感冒的主要病毒之一,约有50%的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引起;另外,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等)也是常见的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例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传播。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不同季节流行的病毒种类可能有所不同,在冬季流感病毒的感染率通常较高。
病毒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周围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而感染。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接触被污染物品后更容易感染病毒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因素:
常见致病细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细菌之一;肺炎链球菌也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肺炎等疾病。这些细菌在正常人体的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可能处于携带状态,但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例如,在机体劳累、受凉等情况下,原本携带的细菌可能会致病。
细菌感染机制:细菌进入上呼吸道后,会附着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上,然后侵入组织引起炎症反应。细菌还可能产生毒素,加重局部的炎症和全身的不适症状。比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会产生致热外毒素等,导致患者出现高热、咽痛等症状。
机体自身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鼻腔和呼吸道黏膜娇嫩,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衰退,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所以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例如,在季节交替时,幼儿园的儿童由于集体生活,相互接触频繁,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而老年人在寒冷天气时,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缺乏运动、过度劳累、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缺乏运动使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难以抵御病原体;过度劳累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增加感染的易感性;酗酒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导致身体更容易被病原体侵袭。比如,一个长期久坐、很少锻炼且经常熬夜、吸烟的人,相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病史因素: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这是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免疫力,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的防御和清理功能受损,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