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乙脑,其作用机制是刺激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接种对象为8月龄以上健康儿童及非疫区进入疫区人群,程序是基础免疫2剂次,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安全性总体较好,常见轻微不良反应,过敏体质等特殊人群接种需谨慎;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不少于28天,需按预防接种门诊指导安排。
一、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定义
乙脑减毒活疫苗是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生物制品,它是将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毒株接种到适宜的细胞基质中,经过培养、收获病毒液等一系列工艺制成的减毒活疫苗。通过接种该疫苗,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从而对乙脑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能力。
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作用机制
乙脑减毒活疫苗中的减毒病毒株进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具体来说,它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在体液免疫中,会促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特异性地识别乙脑病毒,当人体再次接触乙脑病毒时,抗体能够迅速发挥作用,中和病毒,阻止病毒感染细胞。在细胞免疫方面,会激活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对被乙脑病毒感染细胞的清除等免疫过程,从而为人体提供对乙脑病毒的防御保护。
三、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对象及程序
接种对象:一般适用于8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免疫系统发育情况不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需要遵循相应的年龄阶段要求。例如,8月龄的儿童免疫系统开始逐步发育,此时接种可以逐步建立对乙脑病毒的免疫防护;而对于进入乙脑流行疫区的人群,由于面临感染乙脑病毒的风险增加,也需要接种该疫苗来预防。
接种程序:通常基础免疫为接种2剂次,第1剂在8月龄接种,第2剂在2周岁接种。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可能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免疫状况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需要追加接种等情况。
四、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
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监测数据显示,乙脑减毒活疫苗总体安全性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较为轻微,如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少数人可能出现低热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1-2天内可自行缓解。但是,对于特殊人群,如过敏体质者,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需要格外谨慎。因为过敏体质者可能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事件。所以,过敏体质者在接种前需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过敏史,由医生评估接种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接种。对于患有严重疾病,如急性发热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等情况的人群,也需要暂缓接种,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可以接种。
五、乙脑减毒活疫苗与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等问题
在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时,需要考虑与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一般来说,与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如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等)的接种间隔应遵循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程序相关规定,通常建议间隔不少于28天。这是为了避免不同疫苗同时接种可能对机体免疫应答产生相互影响,或者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具体的接种间隔情况需要严格按照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的指导来进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接种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