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和紫癜区别
脚气是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足部引发的浅表真菌病,有水疱型(足缘等出现深在性水疱伴瘙痒)、糜烂型(趾间皮肤浸渍糜烂等)、鳞屑角化型(皮肤增厚脱屑等)表现,由皮肤癣菌感染接触传播等诱发,多见于爱穿不透气鞋袜等人群,儿童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用药谨慎,成人要规律用药按疗程治疗;紫癜是因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致血液渗出皮肤黏膜下形成瘀点瘀斑,皮肤表现为大小不等紫红色不褪色瘀点瘀斑好发下肢等,过敏性紫癜与感染等过敏原刺激有关好发儿童青少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类型各年龄段有别,儿童紫癜需排查过敏原等,成人按紫癜类型积极就医。
一、定义区别
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浅表真菌病;紫癜是由于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等原因导致血液渗出血管外,在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的瘀点或瘀斑。
二、临床表现区别
1.脚气
水疱型:足缘、足底部出现深在性水疱,疱液清,周围无红晕,伴有瘙痒。
糜烂型:多见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糜烂,渗出液有恶臭,瘙痒剧烈。
鳞屑角化型: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冬季易发生皲裂,一般瘙痒不明显。
2.紫癜
皮肤表现: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呈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好发于下肢伸侧及臀部。
伴随症状:过敏性紫癜可能伴有关节疼痛(多见于膝、踝等关节)、腹痛、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
三、病因区别
1.脚气
主要由红色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拖鞋、浴巾等)传播,多汗、穿不透气鞋袜、足部卫生状况差等因素易诱发。
2.紫癜
过敏性紫癜: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食物(如鱼虾、蛋类等)、药物(如抗生素等)、花粉、昆虫叮咬等过敏原刺激有关,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导致血管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因素致血小板减少)等,病因涉及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等多方面。
四、好发人群区别
1.脚气
多见于爱穿不透气鞋袜、足部多汗、足部卫生不佳的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少年及成年男性相对多见。
2.紫癜
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多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儿童及成人中均有分布,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见于成人。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脚气患儿需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鞋袜,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毛巾等物品,由于儿童皮肤娇嫩,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温和的抗真菌外用药。
紫癜患儿若为过敏性紫癜,需排查过敏原,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质,密切观察关节、腹痛、尿便情况;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要注意避免碰撞,防止出血加重,及时就医明确血小板减少原因。
2.成人
脚气成人应规律用药,按疗程治疗以彻底杀灭真菌,同时注意保持足部良好卫生习惯。
紫癜成人需根据紫癜类型积极就医,过敏性紫癜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要排查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病等,规范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