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致过度膨胀充气肺容积增大伴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病因有吸烟等环境危险因素、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时渐加重呼吸困难及全身症状,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治疗包括脱离危险因素、药物、呼吸康复训练、氧疗,预防需戒烟、避有害因素、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关注呼吸道感染等,老年人重营养康复,妊娠期女性用药需权衡胎儿影响。
一、定义
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出现过度膨胀、充气且肺容积增大,同时常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
二、病因
1.吸烟:为最主要环境危险因素,长期吸烟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及纤毛运动,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诱发肺气肿。2.空气污染: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环境中,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等可损伤气道,增加肺气肿发病风险。3.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石棉、煤尘等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会损伤气道,引发肺气肿。4.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影响肺发育,增加成年后肺气肿发病几率;老年人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加重气道损伤,促使肺气肿进展。
三、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肺气肿时,在原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初期仅于劳动、上楼、登山或爬坡时感气短,随病情进展,平地活动甚至静息时也可出现气短,部分患者可伴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四、诊断
1.病史与症状:依据长期吸烟等危险因素接触史及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2.体征:可见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等体征。3.肺功能检查: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70%是确诊肺气肿的重要指标,同时可评估气流受限程度。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野透亮度增加、肋间隙增宽等肺气肿典型表现。
五、治疗
1.脱离危险因素:严格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及颗粒。2.药物治疗: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等药物,以缓解气道痉挛、减轻气道炎症。3.呼吸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锻炼、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训练等,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4.氧疗: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长期氧疗,一般每日吸氧≥15小时,可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六、预防
1.戒烟:戒烟是预防肺气肿最有效的措施,可显著降低肺气肿发病风险。2.避免吸入有害因素:减少在污染环境中暴露,工作环境存在有害粉尘等时需做好防护。3.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儿童需注意增强免疫力,及时接种疫苗;老年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需尽早规范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肺气肿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等相关,需特别关注呼吸道感染情况,及时治疗基础疾病,避免因反复感染加重病情,日常应加强营养,促进肺发育。2.老年人:老年肺气肿患者常伴有营养状况不佳,需注重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坚持呼吸康复锻炼以维持肺功能,同时注意避免受凉引发呼吸道感染。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患肺气肿时,药物选择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母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