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有多种并发症,包括约80%-90%的患者会发展成的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逐渐加重呼吸困难等;气道防御功能下降易引发的支气管肺炎,有发热、咳痰增多等表现;反复发作导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活动后心悸等表现;严重时出现的呼吸衰竭,分Ⅰ型和Ⅱ型,有呼吸困难加重等表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等是诱因,需关注相关表现及时处理。
1.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病情迁延不愈时,气道炎症会逐渐破坏气道壁结构,导致气道弹性减退、气流受限。长期如此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研究显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约有80%-90%会合并阻塞性肺气肿,其发生与气道的慢性炎症、黏液高分泌等多种因素相关,炎症持续刺激使气道壁反复损伤修复,引起气道重构,最终导致肺气肿的形成。对于有长期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病史的患者,需警惕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这类患者由于肺功能受损,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容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2.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局部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当病原体感染累及支气管周围的肺组织时,就会引发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加剧、咳痰增多且可为脓性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支气管肺炎的风险更高,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要密切关注其体温、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机体反应性较差,发热等症状可能不典型,更要注意早期识别支气管肺炎,因为其可能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引起肺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长期的缺氧会导致肺血管收缩、重构,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早期可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如下肢水肿、肝脏肿大等。研究表明,慢性支气管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较高。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尤其是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相关表现的患者,要定期监测心脏功能,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等诱因,以延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例如,长期吸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本身存在缺氧及肺血管损伤的高危因素,更应注意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鼓励其戒烟,同时规范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4.呼吸衰竭: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受损,可导致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分为Ⅰ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PaO<60mmHg,PaCO正常或降低)和Ⅱ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PaO<60mmHg,PaCO>50mmHg)。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发绀、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昏迷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是诱发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呼吸储备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呼吸衰竭。在冬季等寒冷季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感染增多,是呼吸衰竭的高发时段,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等变化,一旦出现呼吸衰竭相关表现,应及时采取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