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肺感染昏迷是真菌侵袭肺部致严重感染病变进而引发昏迷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包括免疫抑制相关因素(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糖尿病、艾滋病、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病)及基础疾病因素(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肺部疾病者易受真菌侵袭),临床表现有肺部咳嗽咳痰、发热及胸部影像异常,意识从模糊进展至昏迷伴生命体征变化,诊断靠病原学检查(镜检、培养、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抗真菌(依菌种选药)和支持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选安全药物,老年监测肝肾功能,免疫缺陷者治原发病控血糖,妊娠期权衡抗真菌药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真菌肺感染昏迷是由真菌侵袭肺部引发严重肺部感染性病变,进而导致患者陷入昏迷状态的临床综合征,多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真菌入侵肺部,病情进展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关键系统所致。
二、病因
1.免疫抑制相关因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增加真菌感染风险;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会显著降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滋生,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易感染真菌引发肺部病变;恶性肿瘤患者经放化疗后免疫功能大幅低下,也是真菌肺感染昏迷的重要诱因。
2.基础疾病因素: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肺部局部防御功能受损,更易受真菌侵袭,引发严重感染进而导致昏迷。
三、临床表现
1.肺部表现: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痰液可呈黏痰或胶冻样,部分患者伴有发热,体温可为持续发热或间歇发热,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浸润影、结节影等真菌性肺炎特征性表现。
2.昏迷表现:意识逐渐从模糊状态进展至昏迷,同时伴随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波动、心率异常、呼吸节律改变等。
四、诊断
1.病原学检查:采集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镜检,查找真菌孢子、菌丝,通过真菌培养明确真菌菌种,血清学检查可辅助判断真菌感染情况。
2.影像学检查:胸部CT检查能清晰显示肺部真菌感染病灶的部位、范围等,为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五、治疗
1.抗真菌治疗:依据真菌菌种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例如念珠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等,曲霉感染可选用伏立康唑等。
2.支持治疗: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必要时实施机械通气;维持循环稳定,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抗真菌药物选择需谨慎,优先选取对儿童肝肾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的药物,若病情允许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改善呼吸等支持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正常发育的抗真菌药物。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存在肝肾功能减退情况,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防止药物蓄积,同时关注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与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3.免疫缺陷患者:艾滋病患者需在抗真菌治疗基础上积极治疗艾滋病,调整免疫功能,用药时需留意药物对其免疫功能的进一步影响;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真菌肺感染的控制。
4.妊娠期患者:妊娠期出现真菌肺感染昏迷时,需权衡抗真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必要时终止妊娠以挽救母亲生命需谨慎评估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