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瘫儿
脑瘫儿是自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发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致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多种障碍,病因有产前母亲孕期感染等因素、产时早产等情况、产后新生儿期重度黄疸等病症,临床表现有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及姿势异常、伴智力等多种障碍,诊断依据详细病史等综合判断,治疗分早期干预、药物辅助、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关注包括患儿家庭心理支持等、不同年龄段个性化康复及安全护理。
一、定义
脑瘫儿是指自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随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
二、病因
(一)产前因素
母亲孕期感染(如TORCH感染等)、接触有害物质(如铅、汞等)、孕期吸烟饮酒、患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胎盘功能异常等,均可能影响胎儿脑发育,增加脑瘫发生风险。
(二)产时因素
早产、低出生体重、胎儿窘迫、脐带绕颈、难产、产程过长等产时情况,可导致胎儿脑部缺氧、缺血,引发脑损伤。
(三)产后因素
新生儿期发生重度黄疸、颅内出血、感染性脑病等,可能损伤脑部组织,进而引发脑瘫。
三、临床表现
(一)运动发育落后
患儿大运动(如抬头、坐、爬、站、走等)及手的精细运动发育明显迟缓,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水平。
(二)肌张力异常
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僵硬)、肌张力减低(肢体松软)或肌张力高低不均,导致姿势和运动异常。
(三)姿势异常
如俯卧位时头后仰、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四肢呈现异常姿势等,常伴随异常反射(如握持反射延迟消失等)。
(四)伴随障碍
常合并智力低下,约2/3患儿存在不同程度智力障碍;还可能出现视力障碍(如斜视、弱视等)、听力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如焦虑、多动等)。
四、诊断
主要依据详细病史(包括围生期情况等)、全面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综合判断。MRI对脑部病变的显示更清晰,有助于明确脑损伤部位及程度。
五、治疗原则
(一)早期干预
出生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改善运动功能)、作业疗法(提升手的精细操作能力)、言语治疗(纠正语言障碍)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二)药物辅助
可根据具体伴随症状使用相关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如伴有癫痫时使用抗癫痫药物等,但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三)手术治疗
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可考虑外科手术干预,如肌张力异常明显者可通过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等改善肌张力,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六、特殊人群关注
(一)患儿家庭
需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家长正确认识疾病,掌握家庭康复训练方法,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过程,同时建议定期带患儿进行专业评估与治疗调整。
(二)不同年龄段患儿
婴儿期重点通过康复训练促进运动功能发育;学龄期注重提升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为融入学校和社会创造条件;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三)安全护理
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患儿在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如在进行体位摆放、运动训练时需谨慎操作,防止加重损伤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