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治疗包括现场急救(转移环境、降温处理)和医院治疗,藿香正气水对中暑有辅助缓解作用但特殊人群需遵医嘱使用且有相关禁忌。
一、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患者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在37.5℃左右,此时若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等,症状可迅速缓解。例如,长时间在烈日下行走的劳动者,可能首先出现先兆中暑症状。
2.轻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患者体温往往升高到38℃以上,还可能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加快等表现。比如,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较长时间未得到有效防暑的人群易出现轻度中暑情况。
3.重度中暑
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后,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常见于长时间高强度体力劳动且大量出汗的人群,如夏季进行高强度建筑工作的工人。
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慢性疾病患者等,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下降、晕厥等,体温可轻度升高或正常。例如,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行走后易发生热衰竭。
热射病:这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患者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0℃以上,皮肤灼热、干燥无汗,同时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还可能累及多个脏器,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常见于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处于无防护状态的人群,如夏季野外长时间作业未采取防暑措施者。
二、中暑的治疗方法
1.现场急救
转移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如室内、树荫下等,使其平卧休息。对于老年、儿童等特殊人群,转移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病情。
降温处理:对于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也可让患者饮用适量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等)。对于重度中暑患者,需尽快采取更有效的降温措施,如将患者浸泡在4℃左右的水中进行降温,或使用冰袋、冰帽等进行体表降温,同时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
2.医院治疗:在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比如对于热射病患者可能会进行液体复苏、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治疗,对于有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会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三、藿香正气水的使用
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对于中暑也有一定的辅助缓解作用。但需要注意特殊人群的使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儿童健康造成影响;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以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年老体弱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药物代谢等方面与青壮年有差异,使用时需遵医嘱。同时,服用藿香正气水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另外,对藿香正气水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