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疾病,指肺动脉及其分支被栓子阻塞,导致肺部血液循环障碍,其症状取决于栓子大小、堵塞部位等,严重可致命。高危人群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久坐不动、控制体重、戒烟等。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定义和症状
1.定义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栓子可以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癌栓等。
2.症状
肺栓塞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心悸等。严重的肺栓塞可能导致晕厥、休克甚至死亡。
二、病因和风险因素
1.病因
肺栓塞的主要病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2.风险因素
(1)易栓因素:包括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2)获得性因素:包括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
(3)其他因素:包括长途旅行、久坐不动、肥胖、吸烟等。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
3.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阴影,但特异性不高。
(2)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
(3)磁共振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检查时间较长。
(4)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肺栓塞的常用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四、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吸氧、止痛等。
2.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主要治疗方法,可预防血栓进一步形成和复发。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
3.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的肺栓塞患者,可溶解血栓,恢复肺动脉血流。
4.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肺栓塞,如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栓塞,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五、预防措施
1.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对高危人群进行抗凝治疗。
(3)使用机械预防措施,如弹力袜、足底静脉泵等。
2.其他预防措施
(1)避免久坐不动。
(2)控制体重。
(3)戒烟。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肺栓塞相对较少见,病因和风险因素与成人有所不同。常见的病因包括先心病、肺炎、肿瘤等。儿童肺栓塞的症状多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
2.孕妇
孕妇肺栓塞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产后。孕期和产后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孕妇肺栓塞的症状也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孕妇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老年人
老年人肺栓塞的发生率较高,且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增加肺栓塞的风险。老年人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高危人群应采取预防措施,如避免久坐不动、控制体重、戒烟等。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