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中暑需从多方面进行调节,包括控制室内温度、做好外出防晒,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并避免不当饮品,增加蔬果摄入、合理摄入盐分,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及合理安排高温环境工作者的工作休息。
一、环境调节
1.室内温度控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可使用空调将室温调节至26~28℃左右,适宜的室内温度能有效降低人体因高温环境导致中暑的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者,更需注意室内温度的稳定,避免温度骤变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室内温度也应维持在合适范围,过高或过低的室温都可能增加儿童中暑的可能性。
2.外出防晒措施:在炎热天气外出时,应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段,减少紫外线最强时段的外出。外出时穿戴宽边帽子、太阳镜、轻薄透气的长袖衣物等,这些防晒装备能有效阻挡紫外线,降低皮肤直接受到高温和紫外线伤害的程度。对于皮肤敏感人群和儿童,更要注重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引发中暑相关的皮肤损伤及身体不适。
二、水分补充
1.日常饮水:每天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可以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饮水。对于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因出汗较多,需适当增加饮水量,可在水中少量添加盐分,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电解质。老年人的口渴感可能不明显,应主动定时饮水,儿童也需要根据年龄和活动量补充足够水分,保证身体正常代谢。
2.避免饮用含糖饮料等:应尽量避免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咖啡和酒精类饮品,这些饮品可能会导致身体失水加重。含糖饮料会引起血糖波动,影响身体的水分平衡;咖啡和酒精具有利尿作用,会加速水分排出,增加中暑风险。
三、饮食调整
1.增加蔬果摄入:多吃富含水分和电解质的蔬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西瓜含水量高,能补充水分,其中含有的钾等电解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黄瓜、西红柿也富含水分,且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预防中暑有帮助。儿童可以将这些蔬果制作成适合他们食用的形式,如西瓜汁等,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多摄入影响正餐。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可选择将蔬果煮熟后食用,更易于消化吸收。
2.合理摄入盐分:适当摄入含盐食物,如少量的咸菜、盐水鸭等,但要注意控制量,避免盐分摄入过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对于出汗较多的人群,如运动员等,可通过食用含盐零食等补充盐分,但需遵循适量原则。
四、活动安排
1.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在炎热天气下,应避免在中午11点至下午3点等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此时段气温高,人体散热困难,剧烈运动易导致体温迅速升高,引发中暑。对于儿童,要限制他们在高温时段的户外剧烈活动,可选择在室内进行一些适度的运动,如跳绳、室内健身操等。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下降,也应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运动,可选择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段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
2.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户外劳动者等,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制定轮班制度,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在休息时应提供阴凉的休息场所,并确保有充足的饮水供应。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工作的人,每工作1~2小时应休息15分钟左右,让身体得到恢复,降低中暑发生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