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是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反复超六周的皮肤疾病,病因复杂,表现为反复发作风团伴瘙痒等,依病史和典型表现诊断,治疗首选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过敏性紫癜是小血管炎,与感染等有关,好发儿童青少年,有双下肢对称紫癜伴关节等受累表现,据典型表现等诊断,急性期需休息避过敏原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发性慢性型多见于成人,因自身抗体致血小板破坏增多,有紫癜等表现,靠血小板等诊断,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等;特殊人群中儿童慢性荨麻疹避影响认知抗组胺药,紫癜要观察并发症,孕妇慢性荨麻疹选影响小抗组胺药,紫癜需监测,老年慢性荨麻疹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紫癜排查继发因素。
一、慢性荨麻疹
1.定义与病因:慢性荨麻疹是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反复发生超过6周的皮肤疾病,病因复杂,涉及免疫异常(如Th1/Th2失衡)、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部分患者病因不明。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常伴瘙痒,风团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但易复发,可累及皮肤各部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血管性水肿。
3.诊断:依据病史(反复发作超过6周)、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必要时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自身抗体检测等)协助明确病因。
4.治疗: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若单药控制不佳可联合用药或考虑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治疗,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
二、紫癜
(一)过敏性紫癜
1.定义与病因: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有关,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机制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血管炎症。
2.临床表现:皮肤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癜,可伴关节痛、腹痛、血尿等肾受累表现,儿童患者关节症状较常见。
3.诊断:根据典型皮肤紫癜、结合关节、消化道、肾脏受累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小板计数正常等)诊断。
4.治疗:急性期需休息,避免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如维生素C),有严重关节、消化道或肾受累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型多见于成人,病因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有关。
2.临床表现:皮肤可见紫癜、瘀斑,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
3.诊断: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象示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4.治疗:慢性型首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病情严重时可考虑丙种球蛋白、脾切除等治疗,需监测血小板计数调整治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慢性荨麻疹儿童需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认知的抗组胺药,紫癜儿童要注意观察关节、消化道症状,及时发现并发症,用药需考虑儿童生理特点,优先选择安全的非药物或低风险药物干预。
2.孕妇患者:慢性荨麻疹孕妇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组胺药,紫癜孕妇需警惕妊娠相关血液系统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密切监测血小板等指标及胎儿情况。
3.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荨麻疹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紫癜老年患者需排查是否存在肿瘤等继发因素,治疗方案需兼顾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