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外阴炎是儿童时期外阴部位的炎症性疾病,常见表现有瘙痒、疼痛、红肿等,病因包括卫生、感染、外伤等,诊断靠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分泌物实验室检查,预防要保持外阴清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女婴护理需特别小心,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
一、小孩外阴炎的定义及常见表现
小孩外阴炎是指儿童时期外阴部位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常见表现为外阴瘙痒、疼痛、红肿,部分孩子可能会用手搔抓外阴,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破溃、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分泌物的颜色、性状等可能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细菌性感染可能出现黄绿色、有异味的分泌物,念珠菌感染可能出现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等。
二、常见病因
1.卫生因素
儿童外阴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局部抵抗力较弱。如果不注意外阴清洁,尿液、粪便等容易污染外阴,从而引发炎症。例如,女婴使用尿布时,若更换不及时,尿液长时间刺激外阴;幼儿不注意便后擦拭方向,由肛门向尿道方向擦拭,容易将粪便中的细菌带到外阴部位等。
穿开裆裤的孩子,外阴直接与外界接触,更容易受到污染和损伤,增加外阴炎的发生风险。
2.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等,孩子接触了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如公共马桶、毛巾等,可能会引起外阴细菌感染。
念珠菌感染:如果孩子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阴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导致念珠菌过度生长而引发外阴炎;另外,免疫力低下的孩子也容易发生念珠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如蛲虫感染,蛲虫会在夜间爬到外阴部位产卵,引起外阴瘙痒等不适,进而导致外阴炎。
3.外伤因素
孩子玩耍时可能会对外阴造成碰撞、摩擦等外伤,若受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也容易继发感染引发外阴炎。
三、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孩子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伴随症状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观察外阴的外观情况,如红肿程度、有无破溃、分泌物情况等。必要时可能会取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查,如显微镜下观察分泌物中是否有病原体、进行细菌培养等,以明确病因。
四、预防措施
1.保持外阴清洁
对于女婴,要勤换尿布,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从前向后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幼儿和儿童也应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清洗时注意从前向后冲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尿道和阴道部位。
选择合适的内裤,应穿棉质、宽松的内裤,减少对外阴的摩擦和不透气情况。
2.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坐卧,避免接触公共场合的不洁物品。教导孩子正确擦拭肛门的方法,应从前往后擦,防止粪便污染外阴。
尽量不给孩子穿开裆裤,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穿封裆裤,减少外阴与外界直接接触的机会。
3.增强免疫力
让孩子保持均衡的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鼓励孩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以女婴为例)
女婴的外阴更加娇嫩,护理时要特别小心。在清洗外阴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外阴皮肤。选择尿布时要注意材质的透气性,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液长时间刺激外阴。如果女婴出现外阴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疑似外阴炎的表现,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女婴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等,因为婴儿表达不适的方式有限,若有异常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