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体温范围因测量部位不同而有差异,正常体温口腔约36.3℃-37.2℃、直肠约36.6℃-37.7℃、腋窝约36.0℃-37.0℃;低热口腔37.3℃-38.0℃、直肠37.8℃-38.5℃、腋窝37.1℃-38.0℃;中度热口腔38.1℃-39.0℃、直肠38.6℃-39.5℃、腋窝38.1℃-39.0℃;高热口腔39.1℃-40.0℃、直肠39.6℃-40.5℃、腋窝39.1℃-40.0℃;超高热口腔超40.1℃、直肠超40.6℃、腋窝超40.1℃,不同范围对应不同身体状况及需不同应对措施。
一、正常体温范围
正常人体温一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口腔温度正常范围约为36.3℃~37.2℃,直肠温度通常比口腔温度高0.3℃~0.5℃,即36.6℃~37.7℃,而腋窝温度相对较低,正常范围是36.0℃~37.0℃。这是因为不同测量部位的生理结构和散热情况有所差异,但都在相对恒定的区间内,受年龄、性别、昼夜节律等因素影响,一般清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波动范围通常不超过1℃,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期体温会略高于正常,而儿童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较成年人略高。
二、低热范围
低热是指体温升高但相对幅度不大的情况,口腔温度在37.3℃~38.0℃,直肠温度为37.8℃~38.5℃,腋窝温度是37.1℃~38.0℃。低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轻微的感染初期,像病毒引起的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此时身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应对病原体,但还未出现明显的高热反应,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年人更容易出现低热情况,且儿童低热时需密切关注,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完全成熟,轻微的感染等因素可能更易导致体温在低热范围波动。
三、中度热范围
中度热时体温进一步升高,口腔温度处于38.1℃~39.0℃,直肠温度为38.6℃~39.5℃,腋窝温度是38.1℃~39.0℃。中度热常见于较明显的感染,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等情况,此时身体的炎症反应相对较为明显,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在中度热时需更加谨慎护理,因为儿童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中度热可能对儿童的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可能影响儿童的代谢等情况,需要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等表现。
四、高热范围
高热是体温明显升高的情况,口腔温度达到39.1℃~40.0℃,直肠温度为39.6℃~40.5℃,腋窝温度是39.1℃~40.0℃。高热往往提示身体有较为严重的感染或其他病理情况,如严重的细菌感染、肺炎等疾病。对于不同人群,老年人在高热时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衰退,对高热的耐受能力下降,更易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儿童在高热时,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等因素,更容易出现惊厥等严重情况,所以儿童高热时需要特别重视,及时采取合适的降温等处理措施。
五、超高热范围
超高热是体温异常升高的严重情况,口腔温度超过40.1℃,直肠温度超过40.6℃,腋窝温度超过40.1℃。超高热是非常危急的情况,往往由严重的感染、中暑等极端情况引起,此时身体的各器官功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对于任何人群出现超高热都需要立即采取紧急的降温及就医措施,因为超高热会对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在超高热时,机体的耐受性更差,需要争分夺秒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