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是因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致静息状态下气体交换不足,引发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及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按动脉血气分析分Ⅰ型(仅低氧血症,PaO<60mmHg,PaCO降低或正常,由肺换气障碍致,见于多种疾病及不同年龄人群)和Ⅱ型(低氧伴高碳酸血症,PaO<60mmHg且PaCO>50mmHg,由肺通气障碍致,见于相关疾病及不同年龄人群);按发病急缓分急性(呼吸功能原正常,突发因素致通气或换气严重损害,如溺水等)和慢性(慢性疾病致呼吸功能损害渐重,如COPD等,老年人易患,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关情况)。
一、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
特征为仅有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PaO)<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降低或正常。主要是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常见于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例如,ARDS患者因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出现Ⅰ型呼吸衰竭。从年龄因素考虑,儿童若患有严重肺部感染等疾病,也可能发生Ⅰ型呼吸衰竭,其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损伤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老年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合并肺部感染等情况时,也容易出现Ⅰ型呼吸衰竭,因为老年人肺组织弹性减退、呼吸道阻力增加等因素使其换气功能更容易受到影响。
2.Ⅱ型呼吸衰竭
特征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动脉血氧分压(PaO)<60mmHg,同时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50mmHg。主要是由于肺通气功能障碍引起,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廓畸形、呼吸肌功能障碍等。以COPD为例,患者因气道阻塞、肺弹性回缩力下降等原因,导致肺通气不足,进而出现Ⅱ型呼吸衰竭。在年龄方面,老年COPD患者由于呼吸肌力量减弱等因素,更易发生Ⅱ型呼吸衰竭。对于儿童患者,若存在先天性胸廓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引发Ⅱ型呼吸衰竭,儿童胸廓相对较软,发育异常对肺通气的影响更为明显。
二、按发病急缓分类
1.急性呼吸衰竭
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突发因素,如溺水、电击、创伤、药物中毒等,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吸衰竭。例如溺水患者,水进入呼吸道导致气道梗阻,影响气体交换,短时间内即可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对于儿童急性呼吸衰竭,多由严重的肺部感染、异物吸入等原因引起,儿童气道较窄,异物吸入后更容易导致气道梗阻,引发急性呼吸衰竭。在性别方面,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与性别无明显特定的倾向性,但不同性别患者可能因不同的诱因发病,如男性可能因职业因素导致创伤性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相对较高等。
2.慢性呼吸衰竭
指一些慢性疾病,如COPD、重症肺结核等,导致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例如COPD患者,长期的气道炎症、气流受限等,逐渐使肺功能下降,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老年人由于慢性疾病的累积,更容易发生慢性呼吸衰竭,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的老化、功能减退等因素使得其对慢性疾病的耐受能力下降。对于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特殊人群,如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情况,因为心功能不全可能会加重呼吸衰竭的程度,在生活方式上需要严格限制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