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肿瘤是起源于肾脏的肿瘤性病变分良性和恶性,良性相对少见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恶性包括占成人恶性肾肿瘤多数的肾细胞癌(与遗传、吸烟等相关)及少见的肾盂癌(与接触芳香族类化学物质等相关),病因有遗传、吸烟等生活方式因素及长期血液透析等其他因素,临床表现有血尿等局部症状和发热等全身症状,诊断靠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
一、肾肿瘤的定义
肾肿瘤是指起源于肾脏的肿瘤性病变,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类,是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性疾病。
二、肾肿瘤的分类
(一)良性肾肿瘤
相对少见,常见类型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等,此类肿瘤生长通常较为缓慢,较少发生转移,但当肿瘤较大时可能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相应症状。
(二)恶性肾肿瘤
1.肾细胞癌:是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肾肿瘤,约占肾恶性肿瘤的80%~90%,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如遗传性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基因变异)、吸烟(吸烟人群患肾细胞癌风险显著升高)、肥胖、高血压、长期血液透析等因素相关。
2.肾盂癌:起源于肾盂或肾盏黏膜的上皮性肿瘤,较为少见,发病可能与长期接触芳香族类化学物质、吸烟、慢性感染等因素有关。
三、肾肿瘤的病因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
部分肾肿瘤具有遗传易感性,例如遗传性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时,个体患肾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此类情况在家族中有聚集倾向。
(二)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吸烟是肾细胞癌明确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影响肾脏细胞,增加肾肿瘤发生几率。
2.肥胖:肥胖人群体内脂肪代谢紊乱等因素可能参与肾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肥胖患者患肾细胞癌的风险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3.高血压:长期高血压状态可能导致肾脏血管等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增加肾肿瘤发生风险。
(三)其他因素
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体内毒素蓄积、内环境长期紊乱等原因,肾肿瘤发生风险较一般人群升高;长期接触芳香族类化学物质(如从事染料、橡胶等行业工作者)也可能增加肾盂癌等肾肿瘤的发病几率。
四、肾肿瘤的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1.血尿:可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是肾肿瘤常见症状之一,当肿瘤侵犯肾盂、肾盏时可出现血尿表现。
2.腰痛:多为腰部隐痛或胀痛,由于肿瘤生长导致肾脏体积增大,牵张肾包膜或侵犯周围组织引起。
3.腹部肿块:当肿瘤较大时,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质地一般较硬,表面可能不光滑。
(二)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表现,这与肿瘤坏死物质吸收、机体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五、肾肿瘤的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肾肿瘤筛查的常用初步手段,可发现肾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初步判断病变的大小、位置等情况,但对于较小或特殊部位的肿瘤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2.CT检查:对肾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还可通过增强扫描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3.MRI检查: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肾肿瘤诊断有一定优势,在软组织分辨方面比CT更具优势,尤其对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等有帮助。
(二)病理活检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肾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病理结果能明确肿瘤的具体类型、细胞分化程度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