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和堵奶的区别
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哺乳期多因乳头破损等,非哺乳期成因复杂;堵奶是乳腺导管堵塞致乳汁排出不畅。乳腺炎局部红、肿、热、痛伴全身症状,严重可成脓肿;堵奶主要是局部硬块、轻痛,无明显全身症状。乳腺炎靠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乳腺超声诊断;堵奶靠体格检查,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超声示乳汁淤积。乳腺炎哺乳期早期可频繁哺乳、热敷,必要时用抗生素,非哺乳期依类型治疗;堵奶靠手法按摩、调整哺乳姿势促乳汁排出,特殊人群处理需注意。
一、定义与成因
乳腺炎:是指乳腺组织的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哺乳期女性发生乳腺炎,往往是由于乳头破损或皲裂,细菌入侵乳腺组织所致;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成因相对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导管上皮异常等因素有关。例如,哺乳期乳腺炎常见于初产妇,由于哺乳姿势不正确、乳头清洁不当等,导致细菌容易侵入乳腺引发炎症。
堵奶:主要是指乳腺导管堵塞,乳汁排出不畅。多因哺乳间隔时间过长、乳汁分泌过多未能及时排空、乳腺导管本身较狭窄等原因引起。比如,妈妈长时间没有给宝宝喂奶,或者宝宝吸吮力度不够,都可能导致乳汁在乳腺内淤积,引起堵奶。
二、临床表现
乳腺炎:局部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形成乳腺脓肿,局部可触及波动感的肿块。以哺乳期乳腺炎为例,早期可能只是乳房某一区域出现红肿热痛,随着病情进展,体温可能升高至38℃以上,全身不适症状明显。
堵奶: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有硬块,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堵奶时乳房局部可能有胀痛感,但皮肤通常无明显的红热表现,体温一般正常或仅有轻微升高。例如,堵奶初期可能只是乳房某一处有硬结,宝宝吸吮后可能有所缓解,但如果未及时处理,硬结可能逐渐增大。
三、诊断方法
乳腺炎: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来初步诊断,同时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还可能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形成脓肿等情况。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超声可以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帮助判断炎症的范围和程度。
堵奶:主要依靠体格检查,通过触摸乳房发现硬块,一般血常规无明显异常,乳腺超声检查可能显示乳腺导管内有乳汁淤积的表现,但无明显的炎症浸润等情况。超声下可见乳腺导管内有回声增强的乳汁积聚,周围组织无明显的炎症性改变。
四、处理原则
乳腺炎:如果是哺乳期乳腺炎,早期可以通过频繁哺乳、局部热敷等方法促进乳汁排出,同时根据病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等(具体药物需遵医嘱)。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则需要根据具体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如免疫调节治疗等。频繁哺乳有助于排空乳汁,减轻乳腺内压力,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消退。
堵奶:主要通过手法按摩、调整哺乳姿势等方法促进乳汁排出。比如,妈妈可以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让宝宝充分含接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通过宝宝的吸吮力量来疏通乳腺导管;也可以由专业人员进行轻柔的乳房按摩,从乳房外侧向乳头方向按摩,帮助乳汁排出。对于特殊人群,如哺乳期的高龄产妇,由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在处理堵奶和乳腺炎时更要注意手法的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引起不适;而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哺乳期女性,使用药物时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宝宝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