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节肿胀疼痛(常累及手指小关节、对称性发作、有晨僵等)、关节畸形(随病情发展出现如梭形肿胀等畸形)等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有类风湿因子(约70%-80%患者阳性但非确诊依据)、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特异性高,对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重要);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随病情进展可见软组织肿胀等表现,MRI对早期发现关节病变更敏感。
一、症状表现
1.关节肿胀疼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手指小关节,多为对称性发作。患者会感觉手指关节肿胀,伴有疼痛,这种疼痛在早晨起床时往往较为明显,称为晨僵,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且会随病情进展逐渐影响手指的活动功能。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述不清而更易被忽视关节不适,但肿胀疼痛的基本特征存在;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症状可能因激素变化有一定波动。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手部过度劳累等可能加重疼痛肿胀程度,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家族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病且症状可能更早出现。
2.关节畸形
随着病情的发展,手指关节可能出现畸形,如梭形肿胀、尺侧偏斜等。这种畸形是由于关节滑膜炎症导致软骨和骨质破坏,进而引起关节结构改变。不同年龄患者畸形出现的速度和严重程度不同,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果未得到及时控制,畸形发展可能相对较快;老年患者则可能因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畸形进展相对缓慢,但一旦出现畸形会严重影响手指的正常功能,如抓握、持物等功能受限。
二、实验室检查
1.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约70%-80%的患者类风湿因子呈阳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因子阳性并不一定就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不同年龄人群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意义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相对较低,但也有一定比例。
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抗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阳性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也较高,并且该抗体阳性的患者往往病情进展相对较快,关节破坏的风险相对较高。不同性别患者中该抗体的阳性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阳性率可能因身体免疫状态等因素有所不同。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手指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破坏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患者,X线检查的表现可能因骨骼发育阶段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骨骼处于发育阶段,X线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如骨质疏松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老年患者则可能因骨质本身的退变等因素,需要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质破坏表现进行仔细鉴别。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关节滑膜炎症、软骨损伤等情况更为敏感。可以更早地检测到手指关节的病变,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等。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MRI检查的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的实际情况,对于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疑似症状但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例如儿童患者怀疑类风湿性关节炎时,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内部的细微病变,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